新集煤矿远程下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及效果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2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20页 |
| ·保护层开采应用状况 | 第14-16页 |
| ·保护层开采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2 保护层开采基本理论 | 第22-39页 |
| ·概述 | 第22页 |
| ·煤层围岩应力变化 | 第22-25页 |
| ·末受采动影响原始煤岩应力 | 第22-23页 |
| ·采动影响下围岩应力分布 | 第23-25页 |
| ·地应力与煤层瓦斯压力的关系 | 第25页 |
| ·保护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 | 第25-31页 |
| ·覆岩移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 | 第26-27页 |
| ·采场覆岩移动变形规律 | 第27-29页 |
| ·覆岩冒落的空间形态 | 第29-31页 |
| ·采场覆岩裂隙发育和分布 | 第31页 |
| ·保护层开采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 ·保护层开采理论卸压范围 | 第33-38页 |
| ·保护层开采可行性分析 | 第33-36页 |
| ·保护层开采理论卸压范围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3 覆岩移动破坏的相似模拟实验 | 第39-61页 |
| ·概述 | 第39-40页 |
| ·相似材料模拟基本理论 | 第40-42页 |
| ·相似材料模拟原理 | 第40页 |
| ·相似模拟试验的基本条件 | 第40-42页 |
| ·实验模型建立 | 第42-48页 |
| ·实验的目的 | 第42页 |
| ·模型设计 | 第42-47页 |
| ·模型开采方案的设定 | 第47-48页 |
| ·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60页 |
| ·走向开采岩体移动变形与破坏规律 | 第48-55页 |
| ·倾斜开采岩体移动变形与破坏规律 | 第55-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4 覆岩卸压变形数值模拟 | 第61-73页 |
| ·概述 | 第61页 |
| ·FLAC软件简介 | 第61-62页 |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72页 |
| ·保护层回采过程中覆岩应力场变化特征 | 第64-70页 |
| ·保护层开采后覆岩塑性变形分布特性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5 工业现场试验研究 | 第73-87页 |
| ·试验区概况 | 第73-75页 |
| ·试验区地质特征 | 第73页 |
| ·煤层及顶底板特征 | 第73-75页 |
| ·保护层的布置 | 第75页 |
| ·保护层开采效果考察 | 第75-82页 |
| ·被保护层瓦斯压力变化 | 第75-79页 |
| ·被保护层变形规律 | 第79-81页 |
| ·被保护层透气性的变化 | 第81-82页 |
| ·卸压瓦斯抽采效果的考察 | 第82-86页 |
| ·瓦斯抽采钻场设计及钻孔布置 | 第82-83页 |
| ·钻孔抽采瓦斯效果分析 | 第83-86页 |
| ·小结 | 第86-8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结论 | 第87-88页 |
| ·展望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