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选题依据,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预期结果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制度与制度变迁 | 第14-31页 |
·制度及其重要性 | 第14-19页 |
·制度的定义 | 第14-15页 |
·制度分析的一般工具 | 第15-16页 |
·制度需求 | 第15-16页 |
·制度供给 | 第16页 |
·制度的重要性 | 第16-19页 |
·马克思的观点 | 第17页 |
·经济增长模型的历史分析论 | 第17-18页 |
·基于制度视角的经济发展机制 | 第18-19页 |
·制度变迁及其分析框架 | 第19-31页 |
·制度变迁的过程 | 第19-24页 |
·制度变迁的含义 | 第20页 |
·制度变迁的主体 | 第20-21页 |
·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和诱因 | 第21-22页 |
·制度变迁的过程 | 第22-24页 |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 第24-26页 |
·正规制度变迁与非正规制度变迁 | 第26-28页 |
·路径依赖 | 第28-31页 |
3 区际贸易的制度变迁效应 | 第31-43页 |
·区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史的视角 | 第31-35页 |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为代表的第一次制度变迁 | 第31-32页 |
·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为代表的第二次制度变迁 | 第32-34页 |
·市场的形成及区际贸易的产生 | 第34-35页 |
·制度适宜与区际贸易利益的增进 | 第35-37页 |
·制度变迁通过分工深化增进区际贸易利益 | 第35-36页 |
·制度变迁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增进区际贸易利益 | 第36-37页 |
·制度变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增进区际贸易利益 | 第37页 |
·区际贸易的制度变迁效应 | 第37-42页 |
·区际贸易引发制度变迁的原因 | 第38-39页 |
·区际贸易引发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第39-42页 |
·渐变性路径(诺思路径) | 第39-41页 |
·突变性路径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4 后发区域制度移植变迁的后发利益 | 第43-54页 |
·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制度变迁的演化路径 | 第43-46页 |
·制度创设变迁与制度移植变迁 | 第43-44页 |
·诱致性制度移植变迁与强制性制度移植变迁 | 第44-45页 |
·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贸易过程中制度变迁的演化路径 | 第45-46页 |
·后发区域制度性动态发展利益的实现途径 | 第46-51页 |
·区际贸易的"制度溢出效应" | 第47-49页 |
·后发区域参与区际贸易的制度性发展利益的实现途径 | 第49-51页 |
·后发区域制度性动态发展利益的后发优势 | 第51-54页 |
·制度溢出与先行者劣势 | 第51-52页 |
·次行者优势 | 第52-54页 |
5 区际贸易的制度变迁效应:一种基于明清时期经济史的验证 | 第54-60页 |
·明清时期国内贸易的兴盛与金融制度创新及扩散 | 第54-56页 |
·明代的国内贸易与山西民风之变 | 第56-58页 |
·清末民初的国内贸易与商业行会制度的演进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