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研究--以琵琶寺水库项目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引言第12-30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相关概念第14-18页
     ·湿地第14-15页
     ·水库型湿地第15页
     ·水库型湿地景观第15-16页
     ·生态恢复工程第16-17页
     ·恢复性设计第17页
     ·水库消落带第17-18页
   ·文献综述第18-26页
     ·湿地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8-21页
     ·湿地景观设计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1-23页
     ·恢复性设计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3-24页
     ·水库湿地消落带研究进展第24-25页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25-26页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研究目的第26-27页
     ·研究内容第27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7-30页
     ·研究方法第27-28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8-30页
2 相关理论基础第30-40页
   ·景观生态学第30-31页
     ·景观生态学原理第30页
     ·景观生态学中可供借鉴的景观恢复设计的原则第30-31页
   ·景观设计学理论第31-32页
     ·景观设计学理论第31-32页
     ·景观设计学中可供借鉴的湿地景观设计方法的理论第32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2-33页
     ·可持续发展原理第32-33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意义第33页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性设计与重建理论第33-36页
     ·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第33-34页
     ·边缘效应理论第34页
     ·演替理论第34页
     ·入侵理论第34页
     ·生态场与生态位理论第34-35页
     ·中度干扰理论第35页
     ·河流理论第35页
     ·七大理论对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的指导意义第35-36页
   ·湿地游憩学第36-38页
     ·游憩学理论第36页
     ·湿地环境承载力理论第36-37页
     ·清洁生产理论第37页
     ·三大理论在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中的运用第37-38页
   ·美学理论第38-40页
     ·传统美学第38页
     ·生态美学第38-40页
3 湿地景观的恢复性设计探析第40-58页
   ·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与其他设计的不同第40-41页
     ·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与常规景观设计的不同第40-41页
     ·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与一般湿地公园设计的不同第41页
     ·水库型湿地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恢复的不同第41页
   ·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研究第41-49页
     ·湿地景观的功能第41-42页
     ·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主要内容第42-45页
     ·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目标第45-46页
     ·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原则第46-49页
   ·方法论角度的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方法第49-55页
     ·生态角度第49-52页
     ·景观设计学角度第52-53页
     ·旅游游憩学角度第53页
     ·美学角度第53-54页
     ·经济学角度第54-55页
   ·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特色性分析第55-58页
     ·湿地功能恢复的特殊性第56页
     ·地方文化与历史保护的有机结合第56页
     ·恰当的艺术性再现第56-58页
4 河南省佳多琵琶寺水库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第58-94页
   ·河南省佳多琵琶寺水库湿地项目概况第58-62页
     ·地理位置第58-59页
     ·生态环境概况第59-61页
     ·社会经济文化概况第61-62页
   ·河南佳多琵琶寺水库湿地现状与存在问题第62-67页
     ·生物资源资源现状第62页
     ·景观资源现状第62-64页
     ·存在问题第64-67页
   ·设计思路与理念第67-74页
     ·基于生态性的琵琶寺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第67-68页
     ·基于景观设计学的琵琶寺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第68-69页
     ·基于旅游游憩学的琵琶寺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第69-70页
     ·基于美学的琵琶寺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第70-73页
     ·基于经济学的琵琶寺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第73-74页
   ·琵琶寺水库型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总体布局第74-83页
     ·基于不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功能分区第75-77页
     ·基于景观设计学和旅游游憩学设计方法的交通组织第77-78页
     ·基于生态学、美学和景观设计学设计思路的景观结构视线控制设计第78-80页
     ·基于美学、游憩学和经济学设计思路的旅游节点设计第80-82页
     ·琵琶寺水库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总平面布置第82-83页
   ·琵琶寺水库恢复性设计分项设计第83-94页
     ·水系恢复性设计第83-87页
     ·植被恢复性设计第87-90页
     ·湿地土壤恢复设计第90-91页
     ·生物群落的恢复性设计第91页
     ·水库消落带第91-94页
5 结论与讨论第94-98页
   ·主要结论第94-95页
   ·创新点第95-96页
   ·讨论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8页
附录A:琵琶寺水库型湿地植物名录表第108-112页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遗产廊道构建研究--以湖南醴陵市为例
下一篇:城市边界的确定性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