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研究资料与研究状况 | 第12-21页 |
三、研究的思路及相关说明 | 第21-25页 |
第一章 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东归的影响 | 第25-42页 |
第一节 传统游牧经济 | 第25-30页 |
第二节 对俄贸易 | 第30-33页 |
第三节 其他收入来源 | 第33-40页 |
第四节 俄国钱币的流入及使用 | 第40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的宗教状况及其对东归的影响 | 第42-59页 |
第一节 藏传佛教主体地位的延续 | 第42-49页 |
第二节 东正教的渗入和萨满教的遗存 | 第49-53页 |
第三节 宗教因素对东归的影响 | 第53-59页 |
第三章 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的联姻状况 | 第59-70页 |
第一节 与杜尔伯特部的联姻 | 第59-64页 |
第二节 与准噶尔部的联姻 | 第64-67页 |
第三节 与其他部落的联姻 | 第67-70页 |
第四章 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的对俄策略 | 第70-90页 |
第一节 和鄂尔勒克执政时期 | 第71-73页 |
第二节 书库尔岱青、朋楚克和阿玉奇统治时期 | 第73-80页 |
第三节 车凌端多布执政时期 | 第80-81页 |
第四节 敦罗卜旺布执政时期 | 第81-83页 |
第五节 敦罗布喇什和渥巴锡执政时期 | 第83-88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清政府对东归土尔扈特蒙古的安置 | 第90-99页 |
第一节 清政府对东归土尔扈特的赈济 | 第90-93页 |
第二节 清政府对东归土尔扈特的政治待遇 | 第93-95页 |
第三节 清政府对东归土尔扈特的宗教管理 | 第95-99页 |
第六章 清政府管理下的土尔扈特蒙古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 第99-122页 |
第一节 从萨迈林一案看乾隆时期土尔扈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 第99-104页 |
第二节 道光时期土尔扈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 第104-107页 |
第三节 咸丰、同治、光绪时期土尔扈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 第107-122页 |
第七章 东归后土尔扈特蒙古的宗教 | 第122-144页 |
第一节 土尔扈特蒙古的寺庙 | 第122-124页 |
第二节 生钦五世活佛 | 第124-138页 |
第三节 夏律瓦活佛 | 第138-144页 |
第八章 民国时期学校教育在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中的发展 | 第144-156页 |
第一节 发展状况 | 第144-148页 |
第二节 发展原因 | 第148-152页 |
第三节 作用和影响 | 第152-15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54-156页 |
第九章 民国时期的新土尔扈特蒙古 | 第156-174页 |
第一节 杨增新与新土尔扈特蒙古 | 第156-166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新土尔扈特蒙古的社会 | 第166-174页 |
第十章 土尔扈特福晋乌静彬教育思想的来源与实践 | 第174-179页 |
第一节 远嫁汗王 | 第174-175页 |
第二节 教育思想的来源 | 第175-176页 |
第三节 教育思想的实践 | 第176-179页 |
第十一章 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 | 第179-214页 |
第一节 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的形成 | 第179-182页 |
第二节 清朝属下的额济纳旗土尔扈特 | 第182-186页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额济纳旗及末代郡王塔旺嘉布 | 第186-197页 |
第四节 额济纳旗人口与经济变迁 | 第197-206页 |
第五节 18世纪以来额济纳旗生态环境变迁及对策思考 | 第206-21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14-223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223-224页 |
致谢 | 第2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