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人体微生物及其重要性 | 第7页 |
| ·阴道微生物 | 第7-8页 |
| ·阴道菌群中的乳杆菌 | 第8-9页 |
|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概念 | 第9-10页 |
| ·BV特征及诊断 | 第10页 |
| ·BV并发症 | 第10-11页 |
| ·其他妇科疾病 | 第11-12页 |
| ·宫颈糜烂 | 第11页 |
| ·宫颈癌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及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 | 第11-12页 |
| ·研究技术 | 第12-14页 |
| ·PCR-DGGE技术 | 第12-13页 |
| ·16Sr RNA克隆文库分析法 | 第13页 |
| ·其他指纹技术 | 第13页 |
|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 第13-14页 |
| ·实时定量PCR(Q-PCR) | 第1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3页 |
| ·标本采集 | 第16-1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7-22页 |
| ·图片的显微观察 | 第17-18页 |
| ·细菌宏基因组DNA提取 | 第18-19页 |
| ·16S rDNA PCR扩增及PCR产物纯化 | 第19-20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20页 |
| ·DGGE条带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20-22页 |
| ·DGGE条带回收 | 第20页 |
| ·感受态的制备 | 第20页 |
| ·转化 | 第20-21页 |
| ·筛选阳性克隆 | 第21页 |
| ·序列测序及分析 | 第21-22页 |
|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22-2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8页 |
| ·阴道细菌菌群的DGGE图谱特征及序列分析 | 第23-30页 |
| ·DGGE条带分布特征 | 第23-25页 |
| ·DGGE图谱条带克隆测序分析 | 第25-30页 |
| ·DGGE电泳条带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 第30-31页 |
| ·阴道细菌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31-34页 |
| ·不同疾病阴道细菌菌群DGGE图谱的聚类分析 | 第34-38页 |
| 4 讨论 | 第38-43页 |
| ·阴道细菌菌群的DGGE图谱特征及序列分析 | 第38-40页 |
| ·阴道奇异菌(Atopobium) | 第39页 |
| ·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 | 第39-40页 |
|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 第40页 |
| ·巨型球菌属(Megasphaera) | 第40页 |
| ·DGGE电泳条带的主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 ·阴道细菌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41页 |
| ·阴道细菌菌群的聚类分析 | 第41页 |
| ·PCR-DGGE技术 | 第41-43页 |
| 5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5页 |
| 缩略词表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