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2《史记》与《战国策》中策士领军人物形象比较 | 第12-20页 |
·苏秦形象比较 | 第12-15页 |
·张仪形象比较 | 第15-17页 |
·范雎形象比较 | 第17-20页 |
3《史记》与《战国策》策士形象总体特征比较 | 第20-25页 |
·《史记》与《战国策》中策士的共性——多智善谋,追名逐利 | 第20-22页 |
·《史记》与《战国策》中策士的差异——人性的裸露与升华 | 第22-25页 |
4 司马迁对策士形象再创作的动因 | 第25-35页 |
·发愤图强的人生观 | 第25-27页 |
·成一家之言的著史观 | 第27页 |
·义利并重的价值观 | 第27-31页 |
·爱奇的审美观 | 第31-32页 |
·《史记》浓厚的悲剧氛围 | 第32-35页 |
5 对《史记》中策士人物形象的平议 | 第35-40页 |
·史笔与文笔的结合 | 第35-36页 |
·忍辱奋斗的人生哲学 | 第36-37页 |
·强调人的“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对待仰禄文化的两面态度 | 第38-40页 |
6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