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聚众犯罪概述 | 第11-19页 |
一、聚众犯罪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聚众犯罪的特征 | 第12-15页 |
(一) 聚众犯罪的主体特征 | 第12-13页 |
1. 聚众犯罪参与人数众多,但犯罪主体的多少不同 | 第12-13页 |
2.犯罪现场人员的复杂性 | 第13页 |
(二) 聚众犯罪的行为特征 | 第13-15页 |
1. 聚众犯罪行为的公然性 | 第14页 |
2. 聚众犯罪行为的激情性 | 第14-15页 |
3. 聚众犯罪行为的多样性 | 第15页 |
4. 聚众犯罪行为的易变性 | 第15页 |
三、聚众犯罪的性质 | 第15-16页 |
四、聚众犯罪的分类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聚众犯罪的认定 | 第19-28页 |
一、聚众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19-25页 |
(一) 聚众犯罪的客体 | 第19-20页 |
(二) 聚众犯罪的主体 | 第20-21页 |
(三) 聚众犯罪的主观要件 | 第21-23页 |
(四) 聚众犯罪的客观要件 | 第23-25页 |
1. 聚众犯罪的危害行为 | 第23-24页 |
2. 聚众犯罪的危害结果 | 第24-25页 |
3. 聚众犯罪的犯罪场所、时间 | 第25页 |
二、聚众犯罪的形态 | 第25-28页 |
第三章 聚众犯罪中的转化问题 | 第28-35页 |
一、聚众犯罪中转化犯的界定 | 第28-30页 |
(一) 转化犯的概念 | 第28-29页 |
(二) 聚众犯罪中转化犯的概念和特征 | 第29-30页 |
二、聚众犯罪中转化犯的成立条件 | 第30-32页 |
(一) 确立聚众犯罪转化犯成立条件时应坚持的立场 | 第30页 |
(二) 聚众犯罪中转化犯成立条件的具体内容 | 第30-32页 |
三、聚众犯罪中转化犯的类型化分析 | 第32-34页 |
(一) 从正面分析——成立聚众犯罪转化犯的类型 | 第32-33页 |
1. 主体单一的类型 | 第32页 |
2. 主体复合的类型 | 第32-33页 |
(二) 从反面分析——不成立聚众犯罪转化犯的类型 | 第33-34页 |
1. 主体不适格型 | 第33页 |
2. 罪过产生不适时型 | 第33页 |
3. 罪过内容不适格型 | 第33页 |
4.犯罪对象不适格型 | 第33-34页 |
四、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35页 |
(一) 行为人主观罪过不明的问题 | 第34页 |
(二) 加害人证明困难的问题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