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生地方防治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5-31页 |
1.现代医学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认识 | 第15-23页 |
·总述 | 第15页 |
·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形成机制 | 第15-20页 |
·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治疗及预防 | 第20-23页 |
2.中医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认识 | 第23-31页 |
·中医对放疗作用机理的认识 | 第23-25页 |
·中医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5-26页 |
·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规律的认识 | 第26-31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31-40页 |
1.资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诊断标准 | 第31-32页 |
·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32-33页 |
·治疗方法 | 第33-34页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34页 |
·症状评定标准及症状积分 | 第34-35页 |
·症状评定标准 | 第35页 |
·症状体征积分 | 第35页 |
·统计方法 | 第35页 |
2.结果 | 第35-39页 |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 | 第35-36页 |
·两组患者完成情况比较 | 第36-37页 |
·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比较 | 第37-38页 |
·黄连生地方对患者骨髓功能的影响 | 第38页 |
·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 第38页 |
·对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动物实验研究 | 第40-49页 |
1.实验目的 | 第40页 |
2.材料 | 第40-41页 |
·实验动物及实验室 | 第40页 |
·药物与试剂 | 第4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0-41页 |
3.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分组 | 第41页 |
·时间安排 | 第41页 |
·放疗方法 | 第41页 |
·唾液腺检查 | 第41页 |
·标本采集 | 第41-42页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42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2页 |
4.实验结果 | 第42-48页 |
·家兔常规观察结果 | 第42-44页 |
·家兔状态和死亡率 | 第42-43页 |
·家兔体重变化结果 | 第43-44页 |
·家兔血常规的变化结果 | 第44-45页 |
·家兔肝肾功能的变化 | 第45-46页 |
·家兔C-反应蛋白的变化 | 第46-47页 |
·家兔唾液腺显像结果 | 第47-48页 |
·家兔唾液腺病理结果 | 第48页 |
5.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9-53页 |
1.黄连生地方方义分析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 第49-50页 |
2.阳性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 第50-51页 |
3.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第53-54页 |
1.结论 | 第53页 |
2.本实验创新点 | 第53页 |
3.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6页 |
附录1 | 第58-59页 |
附录2 | 第59-60页 |
附录3 | 第60-61页 |
附录4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