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基督教论文--对基督教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格义”与“反向格义”--“圣号译名”论争中的中西宗教比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导论第10-16页
 一、研究缘起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三、相关研究动态第12-14页
 四、文章结构安排第14-15页
 五、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第15-16页
第一章 19世纪50年代新教传教士对圣号的汉译第16-23页
 第一节 16-17世纪圣号的初译——天主教阶段第16-19页
  一、争论的开始第16-17页
  二、矛盾的出现第17-18页
  三、矛盾的升级第18页
  四、问题的暂时搁置第18-19页
 第二节 19世纪"译名之争"——新教阶段第19-23页
  一、马礼逊对圣经的初译第19-20页
  二、新教传教士对马礼逊翻译的修正第20-21页
  三、分歧的出现第21-23页
第二章 60年代中到70年代末《万国公报》关于圣号汉译的讨论第23-40页
 第一节 简要介绍《万国公报》第23-25页
  一、《万国公报》的征文第25页
 第二节 圣号译名之争第25-27页
  一、背景介绍第26页
  二、参与论争的中国作者群的简要介绍第26-27页
 第三节 对论争中论文的分析:上帝或神第27-34页
  一、使用"上帝"一词的作者观点第29-31页
  二、使用"神"一词的作者观点第31-32页
  三、持折中或变通观点的作者论点、论据第32-34页
 第四节 圣号论争的历史作用第34-35页
 第五节 余音——圣号翻译问题的征文第35页
 第六节 圣号翻译的文化意义——God一词在基督教文化中的概念第35-40页
  一、God的至高圣洁性第36-38页
  二、God的唯一性第38-40页
第三章 作为异质文化的基督教对中国人看待自身文化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第40-55页
 第一节 上帝、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第40-43页
  一、简析上帝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涵义第40-41页
  二、简析神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涵义第41-43页
 第二节 一神论基督教与多神论中国社会的文化互动第43-47页
  一、一神论的基督教第43页
  二、多神论的中国社会第43-45页
  三、文化上的互动第45-47页
 第三节 格义——中国宗教思想对外来基督教思想的诠释第47-50页
  一、两种宗教文化蕴含的相似性第47-48页
  二、中国文人对传统宗教文化的重新解读第48-49页
  三、用中国的传统思想对基督教进行阐释第49-50页
 第四节 反向格义——在基督教异质文化的引导下反观中国文化第50-55页
  一、用基督教思维反观古籍文献第52-53页
  二、用基督教的思维构造独特的上帝观念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略谈玛吉拉珍及其能断派
下一篇:钢箱系杆拱桥柔性吊杆的参数识别及索力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