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汶川地震概况 | 第10-13页 |
·地震的影响范围 | 第10-11页 |
·主震及余震的分布与统计 | 第11-12页 |
·震害的情况介绍 | 第12-13页 |
·汶川县城(威州镇)震害情况 | 第13-18页 |
·汶川县城总体布局及震前建筑概况 | 第14-15页 |
·汶川县建筑震害情况 | 第15-18页 |
·阿坝师专钟楼的工程概况及震害介绍 | 第18-23页 |
·工程概况 | 第18-20页 |
·阿坝师专钟楼的震害描述 | 第20-2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阿坝师专钟楼主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 第26-29页 |
·引言 | 第26页 |
·中震计算结果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填充墙与场地土对结构的影响以及填充墙和场地土的计算模型 | 第29-42页 |
·填充墙及考虑场地土对结构的影响 | 第29页 |
·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考虑场地土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填充墙的计算模型 | 第29-35页 |
·层模型 | 第30-31页 |
·等效杆模型 | 第31-32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32-33页 |
·阿坝师专钟楼的填充墙计算模型 | 第33-35页 |
·场地土计算模型 | 第35-41页 |
·土的动力本构模型 | 第35-37页 |
·土动力刚度阻尼计算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阿坝师专钟楼的分析计算模型及动力特性 | 第42-56页 |
·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42-43页 |
·阿坝师专钟楼的分析计算模型 | 第43-49页 |
·结构概况 | 第43-45页 |
·模型建立 | 第45-49页 |
·结构动力特性 | 第49-55页 |
·模态分析理论及方法 | 第49-50页 |
·阿坝师专钟楼的模态分析 | 第50-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阿坝师专钟楼的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56-68页 |
·结构动力分析方法 | 第56-58页 |
·引言 | 第56页 |
·瞬态动力学分析(时程历程分析) | 第56-57页 |
·ANSYS瞬态分析的求解方法 | 第57-58页 |
·阿坝师专钟楼结构的阻尼模型 | 第58-62页 |
·阻尼模型 | 第59-62页 |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62-64页 |
·塔楼鞭梢效应 | 第64页 |
·塔楼对主体结构的减震作用 | 第64-65页 |
·考虑地基土对上部结构的减震作用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阿坝师专钟楼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 第68-78页 |
·概述 | 第68-69页 |
·SAP2000非线性时程分析的基本假定 | 第69页 |
·混凝土框架非线性绞的介绍 | 第69-70页 |
·非线性时程分析的实施步骤 | 第70页 |
·非线性时程分析塔楼破坏过程 | 第70-76页 |
·X方向地震波输入时塔楼的破坏分析 | 第70-73页 |
·Y方向地震波输入时塔楼的破坏分析 | 第73-76页 |
·分析与总结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IV-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