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管壳式换热器概述 | 第13-15页 |
·板式支撑结构换热器 | 第13-14页 |
·杆式支撑结构换热器 | 第14-15页 |
·其它支撑结构换热器 | 第15页 |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计算概述 | 第15-19页 |
·换热器热力计算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流路分析法简介 | 第17-19页 |
·换热器数值模拟基础理论及模拟技术的发展 | 第19-26页 |
·数值模拟的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换热器数值模拟国内外进展 | 第22-25页 |
·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发展 | 第25-2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整体流路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8-38页 |
·模型结构参数 | 第28页 |
·整体流路计算模型的建立思路 | 第28-30页 |
·整体流路的计算模型简化 | 第28-29页 |
·计算模型的分段 | 第29-30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0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30-33页 |
·导流筒段几何模型网格的划分思路 | 第31页 |
·折流板段几何模型网格划分思路 | 第31页 |
·网格的具体划分 | 第31-33页 |
·网格的检查 | 第33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3-35页 |
·Fluent中求解模型的参数设置 | 第35-37页 |
·求解前的网格处理和长度单位设置 | 第35页 |
·求解器的选择 | 第35页 |
·能量方程的选择 | 第35页 |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35-36页 |
·流体、固体材料的选择 | 第36页 |
·压力速度耦合算法的选择 | 第36页 |
·压力插值格式的选择 | 第36页 |
·对流项离散格式的选择 | 第36页 |
·亚松弛因子的设定 | 第36-37页 |
·收敛准则和监视器的设置 | 第37页 |
·残差收敛图和监视图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整体流路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8-51页 |
·模拟计算的场图及分析 | 第38-45页 |
·获得模拟计算的流体传热与阻力准数关系式 | 第45-49页 |
·正三角形布管的弓形折流板壳侧传热计算 | 第45-46页 |
·获得模拟计算的流体传热准数关系式 | 第46-47页 |
·获得模拟计算的流体阻力准数关系式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仿真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的验证 | 第51-54页 |
·弓形折流板管外壳程对流传热计算方法 | 第51-52页 |
·科恩法(Kern) | 第51-52页 |
·多诺霍法(Donohue) | 第52页 |
·仿真模拟结果与经验理论、公式的对比 | 第52-53页 |
·与Kern法对比验证 | 第52-53页 |
·与Donohue法对比验证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流路E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 第54-62页 |
·场图及分析 | 第54-56页 |
·各流速、各间隙下换热器数值仿真模拟结果 | 第56-58页 |
·流速0.25m/s各间隙下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 | 第56-58页 |
·流速0.35m/s各间隙下换热器传热膜系数与压降 | 第58页 |
·流速0.5m/s各间隙下换热器传热膜系数与压降 | 第58页 |
·获得模拟计算的准数表达式 | 第58-61页 |
·Nu准数关系表达式的获得 | 第59-60页 |
·fe阻力系数表达式的获得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流路A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 第62-69页 |
·场图及分析 | 第62-63页 |
·各流速下、各间隙下换热器数值模拟结果 | 第63-65页 |
·流速0.25m/s各间隙下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 | 第63-65页 |
·流速0.35m/s各间隙下换热器传热膜系数与压降 | 第65页 |
·流速0.5m/s各间隙下换热器传热膜系数与压降 | 第65页 |
·获得模拟计算的准数关系式 | 第65-68页 |
·Nu准数关系式的获得 | 第66-67页 |
·fe阻力系数表达式的获得 | 第67-68页 |
·流路A与流路E对换热器性能影响的异同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