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莉妹妹》与《欲望号街车》中看人性阐释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 | 第8-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4页 |
第一章 两位作家体现的悲观人性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德莱塞哲学思想中的软弱人性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威廉斯作品中体现的悲观人性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两部作品典型人物人性分析 | 第19-39页 |
第一节 嘉莉妹妹与布兰奇的“自我表现性” | 第19-24页 |
第二节 赫斯特伍德与布兰奇的“自我陶醉性” | 第24-31页 |
一、赫斯特伍德与布兰奇的“自我陶醉性”的表现 | 第24-27页 |
二、“自我陶醉性”酿成的苦果——人物悲剧的形成 | 第27-31页 |
第三节 嘉莉与斯坦利·科瓦尔斯基的“自我中心性” | 第31-39页 |
一、“自我中心性”的表现形式 | 第31-35页 |
二、人物“胜利”的奥秘——新生力量必将胜利 | 第35-39页 |
第三章 作品人物人性成因分析 | 第39-53页 |
第一节 消费意识形态影响人性 | 第39-44页 |
一、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简介 | 第39-40页 |
二、消费意识对典型人物的影响 | 第40-44页 |
第二节 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人性 | 第44-48页 |
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简介 | 第44页 |
二、嘉莉和布兰奇的矛盾人性 | 第44-48页 |
第三节 性别对人性的影响 | 第48-53页 |
一、女性主义文论简介 | 第48-49页 |
二、嘉莉和布兰奇的女性意识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