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补贴规则下的我国税收优惠性补贴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 2 补贴与税收优惠性补贴的理论分析 | 第14-28页 |
| ·补贴含义的多视角分析与理论争论 | 第14-19页 |
| ·补贴的定义 | 第14页 |
| ·补贴在经济学上的含义 | 第14-15页 |
| ·补贴在法律上的含义 | 第15-18页 |
| ·补贴与反补贴的理论争论 | 第18-19页 |
| ·国际补贴规则下补贴的法律规制与专向性标准 | 第19-21页 |
|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对专向性标准的规定 | 第20页 |
| ·专向性的分类 | 第20-21页 |
| ·国际补贴规则下补贴的分类及意义 | 第21-24页 |
| ·禁止性补贴 | 第22页 |
| ·可诉性补贴 | 第22-23页 |
| ·不可诉补贴 | 第23-24页 |
| ·税收优惠的内涵及外延 | 第24-25页 |
| ·税收优惠的内涵 | 第24页 |
| ·税收优惠的外延 | 第24-25页 |
| ·国际补贴规则下税收优惠的分类形态 | 第25-27页 |
| ·对直接税的税收优惠 | 第25-26页 |
| ·对间接税的税收优惠 | 第26-27页 |
| ·国际补贴规则下税收优惠性补贴的构成 | 第27-28页 |
| 3 国际补贴规则下税收优惠性补贴的法律评估与认定 | 第28-34页 |
| ·基于不同补贴类型的评估与认定 | 第28-32页 |
| ·税收优惠与禁止性补贴 | 第28-30页 |
| ·税收优惠与可诉补贴 | 第30-31页 |
| ·税收优惠与不可诉补贴 | 第31-32页 |
| ·基于不同税收优惠形态的评估与认定 | 第32-34页 |
| ·针对直接税的税收优惠 | 第32页 |
| ·针对间接税的税收优惠 | 第32-34页 |
| 4 国际补贴规则下我国税收优惠性补贴问题解析 | 第34-43页 |
| ·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特点与不足 | 第34-36页 |
| ·我国现有税收优惠制度的特点 | 第34页 |
| ·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不足 | 第34-36页 |
| ·我国税收优惠所涉及的禁止性补贴问题 | 第36-38页 |
| ·属于出口补贴的税收优惠 | 第36-38页 |
| ·属于进口替代补贴的税收优惠 | 第38页 |
| ·我国税收优惠所涉及的可诉性补贴问题 | 第38-40页 |
| ·具有企业专向性的税收优惠措施 | 第39页 |
| ·具有产业专向性的税收优惠措施 | 第39页 |
| ·具有地区专向性的税收优惠措施 | 第39-40页 |
| ·我国税收优惠所涉及的不可诉补贴问题 | 第40-41页 |
|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协调 | 第41-43页 |
| 5 完善我国税收优惠性补贴的建议 | 第43-47页 |
| ·协调统一各类税收优惠的法律法规 | 第43页 |
| ·丰富税收优惠的内容与形式 | 第43-44页 |
| ·合理规避税收优惠措施的专向性 | 第44页 |
| ·充分发挥可诉性补贴的作用 | 第44-45页 |
| ·重视间接性税收优惠补贴的运用 | 第45页 |
| ·强化税收优惠对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的支持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