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主义语境中的主体意识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主体意识探究 | 第11-18页 |
| (一) 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着眼点:人的解放 | 第11-13页 |
| 1.西方社会主义传统对人类解放的追求 | 第11-12页 |
| 2.马克思的主体思路历程 | 第12-13页 |
| (二) 理想社会的价值取向:个人发展 | 第13-18页 |
| 1.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 第13-16页 |
| 2.理想社会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 第16-18页 |
| 二、计划经济氛围中的主体意识内蕴 | 第18-24页 |
| (一) 计划经济含藏的主体意识底蕴 | 第18-20页 |
| 1.计划经济的理论渊源 | 第18-19页 |
| 2.计划经济折射的主体意识色彩 | 第19-20页 |
| (二) 计划经济时期主体意识状况 | 第20-24页 |
| 1.计划经济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弘扬 | 第20-22页 |
| 2.计划经济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抑制 | 第22-24页 |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意识概略 | 第24-33页 |
| (一) 市场经济对主体意识的一般影响 | 第24-27页 |
| 1.市场经济对主体意识的积极效应 | 第24-25页 |
| 2.市场经济对主体意识的消极影响 | 第25-27页 |
| (二) 当前我国主体意识问题的反思 | 第27-30页 |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意识现状 | 第27-28页 |
| 2.关于主体意识问题的反思 | 第28-30页 |
|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发展的理路透视 | 第30-33页 |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需要成熟的主体意识 | 第30-31页 |
| 2.我国国民主体意识发展的路径分析 | 第31-33页 |
|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境况下的主体意识分析 | 第33-36页 |
|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 | 第33-34页 |
|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主体意识的弘扬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后记 | 第39-4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