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哺乳动物血液凝固机理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鱼类血液凝固机理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15页 |
·鱼类主要凝血因子研究现状 | 第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应用价值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试验动物选择 | 第1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17-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1页 |
·试验动物血液的采集和血浆制备 | 第18页 |
·血液凝固时间的测定 | 第18-19页 |
·凝血酶时间(TT)的测定 | 第19页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 | 第19-20页 |
·血小板三因子(PF3)的测定 | 第20-21页 |
·中华鳖的凝血特性的研究 | 第21页 |
·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 | 第22-29页 |
·被稀释的血液凝固时间的测定结果 | 第22-23页 |
·被稀释的全血凝固时间的测定结果 | 第22页 |
·被稀释的无细胞血浆(CFP)凝固时间的测定结果 | 第22-23页 |
·被稀释血浆的凝血酶时间(TT)的测定结果 | 第23-24页 |
·被稀释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PF_3 有效性测定结果 | 第25-28页 |
·加热磷脂法的测定结果 | 第25-27页 |
·ELISA 试剂盒测定结果 | 第27-28页 |
·中华鳖凝血特性的研究结果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3页 |
·稀释后的血液凝固的变化 | 第29-30页 |
·鲤鱼、鲫鱼、鲶鱼和蟾蜍的全血稀释后血凝速度的影响 | 第29页 |
·鲤鱼、鲫鱼、鲶鱼和蟾蜍的无细胞血浆(CFP)稀释后血凝速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稀释后的CFP 的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 | 第30页 |
·稀释后的CFP 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变化 | 第30页 |
·三种淡水鱼的CFP 中血小板三因子(PF_3)的有效性测定 | 第30-31页 |
·中华鳖血凝特性 | 第31-33页 |
·鳖与哺乳动物凝血特性的差异 | 第31-32页 |
·中华鳖内在性凝血过程被水稀释后(一定比例)反应速度的变化 | 第32页 |
·水对中华鳖的外在性凝血过程的影响 | 第32-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39页 |
作者简历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