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 ·我国锑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 第10-12页 |
| ·我国锑资源分布 | 第10页 |
| ·我国锑资源开发现状 | 第10-12页 |
| ·锑白生产工艺 | 第12-18页 |
| ·火法 | 第12-13页 |
| ·湿法 | 第13-16页 |
| ·联合流程 | 第16页 |
| ·各工艺的比较 | 第16-18页 |
| ·锑酸钠的生产工艺 | 第18-22页 |
| ·双氧水氧化法 | 第18-19页 |
| ·空气氧化法 | 第19-20页 |
| ·钾盐法 | 第20-21页 |
| ·氯化法 | 第21-22页 |
| ·硫代锑酸钠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 ·从硫化锑生产硫代锑酸钠 | 第23-24页 |
| ·从含锑氧化物生产硫代锑酸钠 | 第24页 |
| ·硫代锑酸锑的制备方法 | 第24-26页 |
| ·硫代锑酸锑的基本性质及用途 | 第24-25页 |
| ·硫代锑酸锑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6-2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28-33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 ·硫代锑酸钠的制备方法 | 第29页 |
| ·硫代锑酸锑的制备方法 | 第29-31页 |
| ·分析与计算 | 第31-33页 |
| ·总锑的分析 | 第31-32页 |
| ·硫的分析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硫代锑酸钠的合成 | 第33-37页 |
| ·硫代锑酸钠的合成原理 | 第33页 |
| ·硫代锑酸钠合成的条件实验 | 第33-36页 |
| ·Na_2S对锑酸钠溶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温度对锑酸钠溶解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时间对锑酸钠溶解的影响 | 第35页 |
| ·结晶制度对硫代锑酸钠品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Sb~(3+)-Cl~--H_2O体系中三氯化锑水解平衡的研究 | 第37-46页 |
| ·热力学数据分析及计算模型 | 第37-39页 |
| ·Sb~(3+)-Cl~--H_2O体系中存在的物种及化学平衡 | 第37-38页 |
| ·体系中物种的热力学数据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 ·假设总锑量已知为1mol/L时溶液-难溶化合物的热力学分析 | 第39-42页 |
| ·假设总氯量已知为6mol/L时溶液-难溶化合物的热力学分析 | 第42-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合成硫代锑酸锑的工艺研究 | 第46-50页 |
| ·硫代锑酸锑的合成原理 | 第46页 |
| ·硫代锑酸锑合成的条件实验 | 第46-49页 |
| ·缓冲溶液中pH变化对硫代锑酸锑合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 ·NaCl浓度变化对硫代锑酸锑合成的影响 | 第47页 |
| ·温度对硫代锑酸锑合成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反应时间对硫代锑酸锑合成的影响 | 第48页 |
| ·洗涤对硫代锑酸锑合成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合成硫代锑酸锑的半工业试验 | 第50-55页 |
| ·试验原料、试剂与设备 | 第50页 |
| ·试验所用试剂 | 第50页 |
| ·试验设备 | 第50页 |
| ·试验过程 | 第50-51页 |
| ·五价锑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 ·三价锑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 ·硫代锑酸锑的合成 | 第51页 |
| ·杂质的处理 | 第51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硫代锑酸钠的制备 | 第55页 |
| ·三氯化锑水解平衡的研究 | 第55-56页 |
| ·硫代锑酸锑的制备 | 第56页 |
| ·建议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