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加减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10-17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0-15页 |
| ·诊断标准 | 第10-12页 |
| ·纳入标准 | 第12-13页 |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3页 |
| ·病例的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 第13页 |
| ·一般资料 | 第13-15页 |
| 2 观察方法 | 第15-17页 |
| ·治疗方法 | 第15页 |
|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页 |
| ·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0页 |
| 1 血压比较分析 | 第17-18页 |
| 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18页 |
|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18-19页 |
| 3 安全性观察 | 第19-20页 |
| 讨论 | 第20-38页 |
| 1 病因病机探讨 | 第20-30页 |
|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 第20-22页 |
|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第22-23页 |
|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机理探讨 | 第23-30页 |
| 2 治则治法探讨 | 第30-32页 |
| ·治标重在肝,当以柔润甘寒养其体清其用 | 第30-31页 |
| ·治本在肾,治肾当以滋阴培元 | 第31页 |
| ·调畅中焦气机,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 | 第31页 |
| ·调气勿忘理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 第31-32页 |
| 3 天麻钩藤饮的组方分析 | 第32-34页 |
| 4 天麻钩藤饮加减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4-36页 |
| 5 天麻钩藤饮加减方的疗效评价及机制 | 第36-37页 |
| 6 不良反应分析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 附录一 临床观察表 | 第48-50页 |
| 附录二 综述 | 第5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