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 农药的概述 | 第8-10页 |
·农药的分类 | 第8页 |
·有机磷农药的概述 | 第8-9页 |
·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危害 | 第9-10页 |
2.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仪器分析法 | 第10-11页 |
·农药的免疫分析 | 第11页 |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 | 第11-12页 |
·农药免疫分析的主要方法 | 第12页 |
3. 合成农药免疫原的方法 | 第12-14页 |
4.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5. 论文特点与创新 | 第14-15页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30页 |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15-18页 |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5-1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8-30页 |
·Mon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18-19页 |
·草胺磷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19-20页 |
·人工抗原的鉴定 | 第20-22页 |
·动物体内免疫 | 第22页 |
·血清中抗体活性的检测 | 第22-23页 |
·Mo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3-27页 |
·Mon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性质鉴定 | 第27-28页 |
·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8-30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30-42页 |
1. 人工抗原的鉴定 | 第30-32页 |
·紫外光谱扫描 | 第30-31页 |
·SDS-PAGE电泳结果 | 第31-32页 |
2. Mon人工抗原的偶联比 | 第32-34页 |
·蛋白质含量标准曲线 | 第32-33页 |
·磷含量标准曲线 | 第33页 |
·不同的偶联方法对偶联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Mon包被原的偶联比 | 第34页 |
3. 戊二醛法与碳二亚胺法合成草胺磷人工抗原偶联比的比较 | 第34页 |
4. 血清中抗体活性的检测结果 | 第34-37页 |
·间接ELISA方阵滴定结果 | 第34-35页 |
·血清中抗体的效价 | 第35-36页 |
·血清的特异性 | 第36-37页 |
5.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37-39页 |
·阳性细胞株的筛选及克隆化 | 第37-38页 |
·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稳定性鉴定 | 第38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 | 第38-39页 |
6.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及纯化 | 第39-41页 |
·腹水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 | 第39页 |
·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39-40页 |
·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型 | 第40页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40页 |
·纯化后抗体的浓度 | 第40页 |
·单克隆抗体与OVA、BSA的交叉反应 | 第40-41页 |
7. Mon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41-42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42-46页 |
1. 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42-44页 |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第44-45页 |
3.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45-46页 |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 第45页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45-46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一 | 第51-52页 |
附录二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