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前言第8-11页
   ·选题背景第8页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页
   ·重点为、难点和创新点第9-10页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2章 儒家文化主要思想的历史回顾第11-21页
   ·儒家文化主要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现状第11-17页
     ·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的产生及其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过程第11-14页
     ·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第14-16页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第16-17页
   ·儒家文化主要思想的历史作用第17-21页
     ·维护封建制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18-19页
     ·修身伦理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人士的精神命脉第19页
     ·"和为贵"、"大一统"思想造就的深厚民族凝聚力第19-21页
第3章 当代中国的法治历程第21-25页
   ·当代中国法治的实践过程第21-22页
   ·和谐的法治社会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要求第22-23页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第23-25页
第4章 儒家文化主要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第25-37页
   ·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第25-26页
   ·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积极影响第26-28页
     ·关于"礼",就是"礼法并用",重视"德治"第26页
     ·关于"义",就是国家、集体本位第26-27页
     ·关于"仁",就是"明德慎刑"、"以人为本"第27-28页
     ·关于"中庸",就是重视调解,和谐司法第28页
   ·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消极影响第28-33页
     ·工具主义文化迎合了人治思想第28-29页
     ·强调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个人权利常被忽视第29-30页
     ·等级观念束缚了平等权的觉醒第30-32页
     ·"性善"论削弱了法治的规范作用第32页
     ·伦理道德观助长了泛道德主义第32-33页
   ·儒家文化主要法律思想与西方文化主要法律思想的对比分析第33-37页
     ·性善论与性恶论所成就的德治与法治观第34-35页
     ·等级观与平等观第35-37页
第5章 充分发掘儒家文化主要思想积极的法治价值第37-41页
   ·全面看待儒家文化主要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第37-38页
   ·儒家思想的现代化、全球化第38-39页
   ·立足本土文化、借鉴国外法治建设的经验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的罪犯改造思想研究
下一篇:中国和谐社会进程中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