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安全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的安全现状 | 第11-13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安全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基于WCF的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 | 第16-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安全相关理论和技术 | 第19-34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安全理论 | 第19-23页 |
·算法基础 | 第19-21页 |
·私钥加密算法(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 第19-20页 |
·公钥加密算法(保证用户身份的可验证性) | 第20页 |
·单向散列算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 第20-21页 |
·相关安全协议 | 第21-23页 |
·身份验证协议 | 第21-22页 |
·传输层安全协议 | 第22页 |
·消息层安全协议 | 第22-23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较为成熟的ASMX技术方案 | 第24-25页 |
·顾及安全的WSE技术方案 | 第25-26页 |
·整合统一的WCF技术框架 | 第26页 |
·WCF技术框架 | 第26-33页 |
·WCF技术要素 | 第26-30页 |
·Address | 第28页 |
·Binding | 第28-29页 |
·Contract | 第29-30页 |
·WCF安全机制 | 第30-32页 |
·WCF的优势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安全机制 | 第34-49页 |
·空间数据安全存储策略 | 第34-35页 |
·采用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 | 第34-35页 |
·采用多层网络体系防御机制 | 第35页 |
·敏感空间数据的加密存储 | 第35页 |
·基于WCF的空间数据安全传输方案 | 第35-40页 |
·空间数据传输协议及安全模式的选择 | 第35-37页 |
·空间数据传输编码方式的选择 | 第37-39页 |
·空间数据传输加密方式的选择 | 第39-40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的认证机制 | 第40-45页 |
·普通用户名密码认证 | 第40-41页 |
·Windows集成认证 | 第41-42页 |
·数字证书认证 | 第42-44页 |
·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 | 第44-45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的审计机制 | 第45-48页 |
·审计内容 | 第45-46页 |
·审计方式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安全的空间信息网络服务设计 | 第49-67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安全框架 | 第49-54页 |
·数据层 | 第50页 |
·服务层 | 第50页 |
·用户层 | 第50-54页 |
·UDDI资源注册中心 | 第50-51页 |
·数字证书管理服务器 | 第51-52页 |
·用户客户端 | 第52-54页 |
·空间信息数据服务 | 第54-62页 |
·栅格地图服务的安全构建 | 第54-57页 |
·基于WMS标准的动态生成图片服务 | 第54-55页 |
·基于金字塔模型的预生成图片服务 | 第55-57页 |
·矢量地图服务的安全构建 | 第57-62页 |
·通用数据契约的设计 | 第57-58页 |
·通用数据契约的WCF实现 | 第58-60页 |
·矢量地图服务接口标准的制定 | 第60-61页 |
·基于角色控制的服务操作粒度设计 | 第61-62页 |
·空间信息功能服务 | 第62-66页 |
·地名搜索服务的安全构建 | 第62-63页 |
·最短路径服务的安全构建 | 第63-65页 |
·坐标转换服务的安全构建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原型实现 | 第67-82页 |
·实验环境的准备 | 第67页 |
·软硬件环境 | 第67页 |
·海量数据环境 | 第67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集群及客户端应用 | 第67-74页 |
·CS模式客户端应用 | 第69-73页 |
·BS模式客户端应用 | 第73-74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安全机制实现 | 第74-78页 |
·基于角色的服务访问控制 | 第74-75页 |
·空间数据传输安全性比较分析 | 第75-77页 |
·审计机制的实现 | 第77-78页 |
·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性能测试 | 第78-81页 |
·WCF空间数据传输与Web Service的对比 | 第78-79页 |
·WCF空间数据压缩编码器性能测试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82-83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