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一、残疾人婚姻家庭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一)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2页 |
| (二)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2-13页 |
| (三) 研究的发展趋势预测 | 第13-14页 |
|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 (一) 标签理论 | 第14页 |
| (二) 优势视角理论 | 第14-15页 |
| (三) 赋权理论 | 第15-16页 |
| 三、残疾人婚姻特点、婚姻需求和婚姻问题 | 第16-22页 |
| (一) 残疾人婚姻特点——“三高问题” | 第16-17页 |
| (二) 残疾人婚姻需求 | 第17-19页 |
| (三) 残疾人婚姻问题 | 第19-22页 |
| 1. 婚前结婚难,体现在未婚率高 | 第20-21页 |
| 2. 婚后婚姻不幸福,体现在离婚率高、丧偶率高 | 第21-22页 |
| 四、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下的残疾人婚姻问题 | 第22-29页 |
| (一) 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阻碍残疾人的婚姻自由权实现 | 第22-24页 |
| (二) 残疾人缔结婚姻过于重视经济条件,而忽视“门当户对” | 第24-26页 |
| (三) 社会歧视致使残疾人社交圈子缩小 | 第26-27页 |
| (四) 与身体残疾相比,心理残疾更是阻碍残疾青年缔结婚姻的主要原因 | 第27-29页 |
| 五、社会工作服务介入残疾人婚姻问题解决对策 | 第29-35页 |
| (一) 从残疾人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促使残疾人传统婚姻观念的改变 | 第29-30页 |
| 1. 残疾人个人层面上推动残疾人传统婚姻观念改变 | 第29-30页 |
| 2. 从家庭、社会层面上推动残疾人传统婚姻观念的改变 | 第30页 |
| (二) 树立正确的择偶观,选择“门当户对”的对象结婚 | 第30-32页 |
| 1. 树立正确的择偶观 | 第31页 |
| 2. 帮助解决残疾人经济问题 | 第31-32页 |
| (三) 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倡导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残疾人婚姻的牵线搭桥 | 第32-33页 |
| 1. 通过舆论宣传打消社会歧视 | 第32页 |
| 2. 让社会见证残疾人的优势 | 第32-33页 |
| 3. 通过残联广泛的为残疾人婚姻牵线搭桥 | 第33页 |
| (四) 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残疾人消除自卑心理,重新建立自信 | 第33-35页 |
| 1. 残疾人情感特点分析 | 第33页 |
| 2. 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心理策略 | 第33-35页 |
| 六、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