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综述 | 第9-13页 |
·HIE 的病因及预防 | 第9-10页 |
·缺氧 | 第9-10页 |
·产时因素 | 第10页 |
·胎儿新生儿因素 | 第10页 |
·HIE 的治疗新进展 | 第10-13页 |
·白蛋白联合呋塞米 | 第10-11页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第11页 |
·神经节苷脂 | 第11页 |
·头部亚低温加氙气吸入 | 第11-12页 |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第12页 |
·神经干细胞 | 第12-13页 |
第2章 前言 | 第13-14页 |
第3章 对象与方法 | 第14-16页 |
·调查对象 | 第14页 |
·调查工具(见附录A) | 第14页 |
·数据质量控制 | 第14-1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6-32页 |
·HIE 发病产妇一般临床特征及其孕产期情况 | 第16-20页 |
·HIE 发病产妇年龄情况 | 第16页 |
·HIE 发病产妇职业情况 | 第16页 |
·HIE 发病产妇受教育情况 | 第16-17页 |
·HIE 发病产妇居住地情况 | 第17页 |
·HIE 发病产妇产次情况 | 第17页 |
·HIE 发病产妇孕期疾病情况 | 第17-18页 |
·HIE 发病产妇产前检查情况 | 第18页 |
·HIE 发病产妇分娩方式 | 第18-19页 |
·HIE 发病产妇产程情况 | 第19页 |
·HIE 发病产妇羊水量情况 | 第19页 |
·HIE 发病产妇羊水污染情况 | 第19-20页 |
·胎儿脐带情况 | 第20页 |
·HIE 患儿一般临床特征、患病情况以及入院体检情况 | 第20-24页 |
·HIE 发病新生儿性别情况 | 第20-21页 |
·HIE 新生儿胎龄情况 | 第21页 |
·HIE 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 | 第21页 |
·HIE 新生儿常见伴发其他疾病情况 | 第21-22页 |
·HIE 发病新生儿入院临床体征 | 第22-24页 |
·HIE 患儿的头颅CT 诊断分度情况 | 第24页 |
·HIE 患儿的住院情况及转归 | 第24-25页 |
·HIE 患儿入院时间 | 第24页 |
·HIE 患儿住院时间 | 第24-25页 |
·HIE 患儿转归情况 | 第25页 |
·HIE 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 第25-29页 |
·HIE 患儿发病相关因素统计学检验 | 第26-28页 |
·HIE 发病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28-29页 |
·HIE 出院转归相关因素分析 | 第29-32页 |
·HIE 患儿出院转归相关因素统计学检验 | 第29-30页 |
·HIE 患儿出院转归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30-3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2-41页 |
·HIE 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 第32-33页 |
·HIE 发病相关因素 | 第33-36页 |
·母亲文化程度与HIE 的关系 | 第33页 |
·母孕期情况与HIE 的关系 | 第33-34页 |
·母亲分娩时情况与HIE 的关系 | 第34页 |
·新生儿窒息与HIE 关系 | 第34-35页 |
·胎龄与HIE 的关系 | 第35-36页 |
·影响HIE 出院转归的相关因素 | 第36-37页 |
·母孕产期异常情况与HIE 出院转归的关系 | 第36页 |
·Apgar 评分、新生儿反射与HIE 出院转归的关系 | 第36-37页 |
·胎儿因素与HIE 出院转归的关系 | 第37页 |
·入院时间、住院天数与HIE 出院转归的关系 | 第37页 |
·社会因素与HIE 发病和出院转归的相关性 | 第37-39页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措施与对策 | 第39-41页 |
·关爱女孩,提高女性教育水平 | 第39页 |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 | 第39页 |
·提高产儿科诊治水平,实现产儿科密切合作 | 第39页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定期随访 | 第39-40页 |
·药物预防 | 第40-4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48-49页 |
附录A 附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