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植物花色的研究 | 第9页 |
·植物花色苷的研究 | 第9-17页 |
·花色苷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 第9-11页 |
·花色苷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和含量测定 | 第11-16页 |
·花色苷的生理功能 | 第16-17页 |
·牡丹花色与花色苷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牡丹花色测定及其表型分析 | 第19-28页 |
·引言 | 第1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牡丹花色的测定 | 第20页 |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中原牡丹品种花色的测定 | 第20页 |
·中原牡丹品种花色的聚类分析 | 第20-25页 |
·中原牡丹品种花色三刺激值之间的关系 | 第25-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牡丹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不同色系中原牡丹花色苷总含量和组成分析 | 第29-34页 |
·牡丹花色三刺激值与花色苷测定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第4章 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牡丹花色苷工艺研究 | 第38-54页 |
·引言 | 第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3页 |
·树脂静态吸附实验结果 | 第42-50页 |
·大孔吸附树脂D-1300 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结果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5章 牡丹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4-63页 |
·引言 | 第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4-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不同品种牡丹花色苷提取液的DPPH·清除活性和还原力 | 第56-59页 |
·‘洛阳红’花色苷的抗氧化作用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