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3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1.1.1 MIMO技术及发展 | 第17-19页 |
1.1.2 MIMO有限反馈技术及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MIMO预编码有限反馈系统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1.2.1 MIMO有限反馈系统 | 第20-22页 |
1.2.2 MIMO预编码有限反馈系统关键技术 | 第22-26页 |
1.2.3 本文研究问题及现状 | 第26-28页 |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28-30页 |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30-33页 |
第二章 链式块稀疏毫米波Massive MIMO信道估计 | 第33-59页 |
2.1 引言 | 第33-35页 |
2.2 毫米波Massive MIMO预编码系统 | 第35-40页 |
2.2.1 毫米波Massive MIMO预编码系统架构 | 第35-36页 |
2.2.2 混合预编码系统数字和模拟预编码器设计 | 第36-40页 |
2.3 毫米波MIMO混合预编码系统信道估计 | 第40-45页 |
2.3.1 毫米波Massive MIMO信道模型 | 第40-41页 |
2.3.2 基于空间稀疏的信道估计建模 | 第41-42页 |
2.3.3 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算法 | 第42-45页 |
2.4 基于链式块稀疏的毫米波MIMO信道估计 | 第45-53页 |
2.4.1 链式块稀疏信道建模 | 第45-46页 |
2.4.2 基于块稀疏贝叶斯学习的信道估计算法 | 第46-52页 |
2.4.3 参数设计 | 第52-53页 |
2.5 仿真设计及性能评估 | 第53-57页 |
2.5.1 仿真实验及性能评价指标 | 第53-54页 |
2.5.2 算法性能评估 | 第54-5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混合预编码有限反馈系统模拟和数字码本联合优化设计 | 第59-73页 |
3.1 引言 | 第59-60页 |
3.2 系统模型及问题建模 | 第60-62页 |
3.3 模拟和数字预编码器联合量化策略 | 第62-68页 |
3.3.1 模拟和数字码本联合优化设计 | 第62-66页 |
3.3.2 基于联合稀疏的混合预编码算法 | 第66-68页 |
3.4 仿真设计及性能评估 | 第68-72页 |
3.4.1 混合预编码算法的性能评估 | 第68-70页 |
3.4.2 联合设计量化码本的性能评估 | 第70-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块稀疏混合预编码和高效有限反馈策略 | 第73-85页 |
4.1 引言 | 第73-74页 |
4.2 系统模型及问题建模 | 第74-75页 |
4.3 块稀疏混合预编码及反馈减低策略 | 第75-81页 |
4.3.1 基于块稀疏的混合预编码设计 | 第75-78页 |
4.3.2 参数估算和分析 | 第78-80页 |
4.3.3 混合预编码器量化及反馈降低策略 | 第80-81页 |
4.4 仿真设计及性能评估 | 第81-84页 |
4.4.1 仿真实验设计 | 第81页 |
4.4.2 算法性能评估 | 第81-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信道时间相关MIMO系统自适应差分反馈 | 第85-99页 |
5.1 引言 | 第85-86页 |
5.2 时间相关MISO信道建模及自适应差分反馈策略 | 第86-89页 |
5.2.1 时间相关MISO信道模型 | 第86-87页 |
5.2.2 自适应差分反馈策略 | 第87-89页 |
5.3 差分码本及相关参数设计 | 第89-94页 |
5.3.1 两种差分码本设计方法 | 第89-91页 |
5.3.2 码本参数及自适应球帽半径设计 | 第91-94页 |
5.4 仿真设计及性能评估 | 第94-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6.1 总结 | 第99-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7页 |
附录A 缩略语表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