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0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2章 闸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结构 | 第20-24页 |
2.1 闸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20-21页 |
2.1.1 分水闸门现场控制器的控制要求 | 第20页 |
2.1.2 分水闸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 第20页 |
2.1.3 远程控制中心及通信要求 | 第20-21页 |
2.2 外围条件 | 第21页 |
2.3 分水闸门控制器外部连接设备 | 第21页 |
2.4 现有的分水闸门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硬件选型及硬件电路设计 | 第24-44页 |
3.1 硬件选型 | 第24-29页 |
3.1.1 终端处理器的选型 | 第24-25页 |
3.1.2 无线通讯模块选型 | 第25-26页 |
3.1.3 传感器的选型 | 第26-29页 |
3.1.4 供电电源 | 第29页 |
3.2 主控板电路设计 | 第29-37页 |
3.2.1 分水闸门现场终端硬件系统的结构 | 第29-30页 |
3.2.2 模拟信号采集 | 第30-31页 |
3.2.3 限位开关数据采集 | 第31-32页 |
3.2.4 JTAG调试电路 | 第32-33页 |
3.2.5 电源电路 | 第33-34页 |
3.2.6 存储电路 | 第34-37页 |
3.2.7 串口电路 | 第37页 |
3.3 步进电机驱动模块 | 第37-38页 |
3.4 无线通信模块 | 第38-39页 |
3.4.1 与控制器的连接 | 第38-39页 |
3.4.2 SIM卡电路 | 第39页 |
3.5 屏幕显示模块 | 第39-41页 |
3.6 印刷电路板设计 | 第41-42页 |
3.7 本章总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分水闸门控流优化 | 第44-70页 |
4.1 明渠闸门流量计算原理 | 第44-47页 |
4.2 闸门控流的数学模型分析 | 第47-48页 |
4.3 人工蜂群算法 | 第48-52页 |
4.3.1 人工蜂群算法介绍 | 第48-49页 |
4.3.2 人工蜂群算法基本模型 | 第49-52页 |
4.3.3 人工蜂群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52页 |
4.4 人工蜂群算法的改进 | 第52-57页 |
4.4.1 反向学习相关内容 | 第52-53页 |
4.4.2 将反向学习运用于人工蜂群算法 | 第53-54页 |
4.4.3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4.5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在最优闸门开度计算中的应用 | 第57-61页 |
4.6 与其他算法的比较 | 第61-66页 |
4.6.1 粒子群算法简介 | 第61-63页 |
4.6.2 收敛速度比较 | 第63-64页 |
4.6.3 计算精度与稳定性比较 | 第64-66页 |
4.7 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分水闸门控制系统的分析 | 第66-67页 |
4.8 自由出流状态的保证方法 | 第67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5章 相关软件设计 | 第70-86页 |
5.1 远程控制中心 | 第70-71页 |
5.1.1 远程控制中心数据库表设计 | 第70页 |
5.1.2 远程控制中心操作界面设计 | 第70-71页 |
5.2 终端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71-76页 |
5.2.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概述 | 第71-72页 |
5.2.2 系统选择 | 第72页 |
5.2.3 系统任务运行流程 | 第72-73页 |
5.2.4 系统任务的上下文切换 | 第73-74页 |
5.2.5 μC/OS-Ⅲ系统的消息传递 | 第74-75页 |
5.2.6 μC/OS-Ⅲ系统的软硬件结构介绍 | 第75-76页 |
5.3 将μC/OS-Ⅲ操作系统应用于STM | 第76-84页 |
5.3.1 μC/OS-Ⅲ的系统文件介绍 | 第76-77页 |
5.3.2 μC/OS-Ⅲ文件的移植 | 第77页 |
5.3.3 关键程序的设计 | 第77-84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系统实验测试 | 第86-94页 |
6.1 系统软硬件测试 | 第86-87页 |
6.1.1 系统的硬件测试 | 第86-87页 |
6.1.2 系统软件测试 | 第87页 |
6.2 闸门控流实验 | 第87-92页 |
6.3 本章总结 | 第92-9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94页 |
7.2 论文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