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1.1 物种形成的方式和机制 | 第9-10页 |
1.2 物种形成研究理论方法及其分子标记 | 第10-12页 |
1.2.1 物种形成研究理论方法介绍 | 第10-11页 |
1.2.2 物种形成研究中常用分子标记简介 | 第11-12页 |
1.3 青藏高原隆升和第四纪冰期气候对植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 第12-13页 |
1.4 双盾木属简介 | 第13-14页 |
1.4.1 双盾木属植物形态特征 | 第13页 |
1.4.2 双盾木属及其近缘类群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9页 |
2.1 样品采集 | 第16-21页 |
2.2 DNA和 RNA提取 | 第21-23页 |
2.2.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1-22页 |
2.2.2 总RNA提取 | 第22-23页 |
2.3 转录组测序及单/低拷贝核基因引物的筛选 | 第23页 |
2.4 PCR扩增和测序 | 第23-24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24-29页 |
2.5.1 叶绿体DNA序列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2.5.2 核基因DNA序列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2.5.3 物种分化模型比较 | 第26-27页 |
2.5.4 群体大小同步变化检测 | 第27-28页 |
2.5.5 物种分布模拟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5页 |
3.1 叶绿体DNA遗传变异及其揭示的种间关系 | 第29-35页 |
3.2 核DNA遗传变异及其揭示的群体遗传结构 | 第35-40页 |
3.3 种间分化及基因流 | 第40-42页 |
3.4 有效群体大小的非同步变化 | 第42页 |
3.5 物种分布的变化 | 第42-45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5-49页 |
4.1 讨论 | 第45-48页 |
4.1.1 双盾木属物种的谱系分化关系 | 第45-46页 |
4.1.2 双盾木属内类群分化和基因交流 | 第46-47页 |
4.1.3 盆地的隔离对双盾木和云南双盾木分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