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2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1.2.1 电磁模型与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交叉耦合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3 拓扑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贡献 | 第26-29页 |
第2章 永磁偏置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的电磁模型 | 第29-50页 |
2.1 永磁偏置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 | 第29-31页 |
2.1.1 结构 | 第29-30页 |
2.1.2 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2.2 改进磁路模型 | 第31-39页 |
2.3 有限元验证 | 第39-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新型永磁偏置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的电磁设计 | 第50-72页 |
3.1 新型永磁偏置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 | 第50-55页 |
3.1.1 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50-52页 |
3.1.2 径向控制线圈的铜耗 | 第52-55页 |
3.2 新型永磁偏置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的电磁设计 | 第55-64页 |
3.2.1 改进磁路模型 | 第56-58页 |
3.2.2 参数设计 | 第58-63页 |
3.2.3 设计要求、已知参数及设计结果 | 第63-64页 |
3.3 有限元验证 | 第64-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永磁偏置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的交叉耦合效应分析 | 第72-102页 |
4.1 永磁偏置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的交叉耦合效应 | 第72-82页 |
4.1.1 三个自由度之间的耦合情况 | 第72-78页 |
4.1.2 转子有轴向位移 | 第78-82页 |
4.2 交叉耦合效应的抑制方法 | 第82-97页 |
4.2.1 添加补偿线圈 | 第83-89页 |
4.2.2 增加导磁环轴向长度 | 第89-94页 |
4.2.3 增加永磁体轴向长度 | 第94-97页 |
4.3 有限元验证 | 第97-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5章 新型对称结构永磁偏置三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的研究 | 第102-119页 |
5.1 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02-104页 |
5.2 改进磁路模型 | 第104-106页 |
5.3 参数设计 | 第106-107页 |
5.4 有限元验证 | 第107-111页 |
5.5 实验验证 | 第111-115页 |
5.6 交叉耦合效应分析 | 第115-11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0页 |
附录A 异极型径向磁悬浮轴承的非线性解析模型 | 第130-141页 |
A.1 非线性解析模型 | 第130-133页 |
A.2 有限元验证 | 第133-136页 |
A.3 偏置电流和耦合效应分析 | 第136-138页 |
A.4 结论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