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13页 |
摘要 | 第13-16页 |
Abstract | 第16-18页 |
缩写表 | 第24-2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25-40页 |
1.1 手性化合物和手性除草剂 | 第25-31页 |
1.1.1 手性化合物与手性农药 | 第25-26页 |
1.1.2 手性除草剂的种类与单一对映体的制备 | 第26-28页 |
1.1.3 手性除草剂的分析检测技术 | 第28-31页 |
1.2 手性除草剂对映体选择性差异研究 | 第31-35页 |
1.2.1 手性除草剂对映体生物有效性差异研究 | 第31-33页 |
1.2.2 手性除草剂对映体环境归趋研究 | 第33-35页 |
1.3 手性除草剂-咪唑乙烟酸 | 第35-39页 |
1.3.1 咪唑乙烟酸除草剂的使用与环境问题 | 第35-36页 |
1.3.2 咪唑乙烟酸除草剂环境问题解决的探索 | 第36-37页 |
1.3.3 咪唑乙烟酸对土壤微生物及其群落影响研究 | 第37-38页 |
1.3.4 咪唑乙烟酸环境问题解决的新希望—土壤微生物选择性降解 | 第38-39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9-40页 |
第2章 问题的提出、技术路线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40-42页 |
2.1 问题的提出 | 第40-41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41页 |
2.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41-42页 |
第3章 咪唑乙烟酸对映体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 第42-65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8页 |
3.2.1 试验试剂 | 第43-44页 |
3.2.2 试验仪器 | 第44-45页 |
3.2.3 试验方法 | 第45-48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48-60页 |
3.3.1 咪唑乙烟酸单体改变土壤细菌OTUs组成 | 第51-52页 |
3.3.2 咪唑乙烟酸单体改变土壤细菌生物分类学的结构和组成 | 第52-56页 |
3.3.3 R-IM促进有益菌S-IM抑制病原菌 | 第56-59页 |
3.3.4 土壤细菌群落在咪唑乙烟酸单体处理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现象 | 第59-60页 |
3.4 讨论 | 第60-65页 |
3.4.1 IM对映体对OTUs和分类水平上的影响 | 第60-62页 |
3.4.2 IM对映体对于功能菌的不同影响 | 第62-63页 |
3.4.3 IM对映体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能力 | 第63-65页 |
第4章 环境因子影响土壤中咪唑乙烟酸对映体的选择性降解 | 第65-81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4.2.1 试验试剂 | 第65-66页 |
4.2.2 试验仪器 | 第66页 |
4.2.3 试验方法 | 第66-69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69-77页 |
4.3.1 温度对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手性降解的影响 | 第69-72页 |
4.3.2 湿度对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手性降解的影响 | 第72-75页 |
4.3.3 pH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手性降解的影响 | 第75-77页 |
4.4 讨论 | 第77-81页 |
4.4.1 温度对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手性降解的影响 | 第77-78页 |
4.4.2 持水率对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手性降解的影响 | 第78-79页 |
4.4.3 pH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手性降解的影响 | 第79-81页 |
第5章 生物因素影响土壤中咪唑乙烟酸对映体的选择性降解 | 第81-98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81-86页 |
5.2.1 试验试剂与材料 | 第81-82页 |
5.2.2 试验仪器 | 第82页 |
5.2.3 试验方法 | 第82-86页 |
5.3 试验结果 | 第86-94页 |
5.3.1 土壤生物促进咪唑乙烟酸对映体选择性降解 | 第86-90页 |
5.3.2 土壤动物蚯蚓和咪唑乙烟酸对映体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 第90-94页 |
5.4 讨论 | 第94-98页 |
5.4.1 土壤蚯蚓促进土壤微生物对IM的降解并表现为手性降解差异 | 第94-95页 |
5.4.2 蚯蚓和IM单体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 | 第95-98页 |
第6章 咪唑乙烟酸对映体的高效降解菌研究 | 第98-131页 |
6.1 引言 | 第98页 |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98-104页 |
6.2.1 试验材料 | 第98-99页 |
6.2.2 试验仪器: | 第99页 |
6.2.3 菌株分离与纯化 | 第99-100页 |
6.2.4 菌株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 | 第100页 |
6.2.5 菌株16S rDNA序列测定 | 第100-101页 |
6.2.6 高效降解菌对咪唑乙烟酸消旋体的降解性能测定 | 第101-103页 |
6.2.7 高效降解菌对咪唑乙烟酸对映体的降解性能测定 | 第103-104页 |
6.2.8 高效降解菌对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消旋体的降解性能测定 | 第104页 |
6.3 试验结果 | 第104-128页 |
6.3.1 高效降解菌的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 | 第104-109页 |
6.3.2 菌株接种量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6.3.3 培养温度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6.3.4 pH值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6.3.5 底物浓度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18-121页 |
6.3.6 外加碳源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6.3.7 高效降解菌对咪唑乙烟酸单体降解的特异性降解 | 第124-125页 |
6.3.8 高效降解菌对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消旋体的特异性降解 | 第125-128页 |
6.4 讨论 | 第128-131页 |
6.4.1 菌株接种量与咪唑乙烟酸底物浓度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28页 |
6.4.2 培养温度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6.4.3 pH值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29页 |
6.4.4 底物浓度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29页 |
6.4.5 外加碳源对咪唑乙烟酸特异性降解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6.4.6 高效降解菌对土壤中咪唑乙烟酸消旋体的特异性降解 | 第130-131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31-134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1-132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32-133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8页 |
附录 | 第148-161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