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5页 |
| ABSTRACT | 第15-19页 |
| 论文中常用符号说明 | 第19-2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21-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 ·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光学特性 | 第22页 |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 ·有限元法 | 第23-24页 |
| ·光束传播法 | 第24-25页 |
|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 第25-26页 |
| ·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26-27页 |
| ·课题意义及论文安排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9-51页 |
| ·时域有限差分的基本算法 | 第29-33页 |
| ·麦克斯韦旋度方程 | 第29-30页 |
| ·麦克斯韦旋度方程的差分形式 | 第30-33页 |
| ·激励源的设置 | 第33-37页 |
| ·时谐源和脉冲源 | 第33-34页 |
| ·平面电磁波 | 第34-36页 |
| ·点源 | 第36-37页 |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7-42页 |
| ·Mur吸收边界条件 | 第37-38页 |
| ·完全匹配层 | 第38-42页 |
| ·数值稳定性和数值色散分析 | 第42-43页 |
| ·数值稳定性 | 第42页 |
| ·数值色散 | 第42-43页 |
| ·色散介质的FDTD方法 | 第43-48页 |
| ·介质色散的经典理论 | 第43-45页 |
| ·色散介质的FDTD方法 | 第45-48页 |
| ·结果后处理方法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理论 | 第51-68页 |
| ·LED发展历史 | 第51-52页 |
| ·LED发光原理 | 第52-57页 |
| ·半导体基础知识 | 第52-54页 |
| ·LED发光的物理过程 | 第54-57页 |
| ·LED的发光效率 | 第57-60页 |
| ·发光效率的定义 | 第57-59页 |
| ·光提取效率 | 第59-60页 |
| ·LED的内量子效率 | 第60页 |
| ·提高LED发光效率的途径 | 第60-65页 |
| ·提高光提取效率 | 第60-61页 |
| ·提高内量子效率 | 第61-65页 |
| ·LED的数值仿真 | 第65-67页 |
| ·数值方法 | 第65页 |
| ·LED结构建模 | 第65-66页 |
| ·量子阱的数值模拟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四章 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光学特性的研究 | 第68-91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和表面等离激元 | 第68-69页 |
| ·金属材料的色散特性及色散模型 | 第69-72页 |
| ·Lorentz模型 | 第70-71页 |
| ·Drude模型 | 第71-72页 |
| ·表面等离激元的电磁场性质 | 第72-77页 |
| ·TE波入射到金属-介质结构 | 第72-74页 |
| ·TM波入射到金属-介质结构 | 第74-77页 |
| ·金属-介质数值仿真中的色散模型 | 第77-80页 |
| ·修正Drude模型 | 第77-78页 |
| ·金和银的修正Drude模型拟合 | 第78-79页 |
| ·修正Drude模型的FDTD方法 | 第79-80页 |
| ·金属纳米颗粒在可见光波段下的辐射增强效应 | 第80-90页 |
| ·金属纳米椭球颗粒的FDTD数值仿真 | 第81-82页 |
| ·金属纳米椭球颗粒的近场增强 | 第82-83页 |
| ·金属纳米颗粒的辐射增强效应 | 第83-87页 |
| ·双金属纳米椭球壳的增强效应 | 第87-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五章 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增强蓝光LED发光的研究 | 第91-112页 |
| ·金属薄膜表面等离激元 | 第92-95页 |
| ·金属薄膜表面等离激元的电磁场性质 | 第92-94页 |
| ·金属薄膜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特性 | 第94-95页 |
| ·金属薄膜LED的FDTD仿真 | 第95-99页 |
| ·仿真目标分析 | 第95-97页 |
| ·仿真结构 | 第97-98页 |
| ·仿真参数和环境设置 | 第98页 |
| ·结果处理 | 第98-99页 |
| ·仿真结果 | 第99-111页 |
| ·金属薄膜对LED发光的影响 | 第99-101页 |
| ·两种仿真结构的对比及色散模型的选择 | 第101-102页 |
| ·银膜与量子阱间距离d对LED发光辐射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 ·银膜厚度t对LED发光辐射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 ·N型GaN厚度s对LED发光辐射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 ·结构参数优化 | 第107-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 ·论文主要结果和贡献 | 第112-113页 |
| ·本论文的不足和可继续研究的内容 | 第113-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6页 |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奖励及参加的项目 | 第126-128页 |
| 一、发表的论文 | 第126页 |
| 二、获得的奖励 | 第126-127页 |
| 三、参加的项目 | 第127-128页 |
| 附录 英文论文两篇 | 第128-149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