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7页 |
| 1.导论 | 第17-40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 ·文献回顾 | 第19-36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 ·国外关于并购重组的研究 | 第21-27页 |
| ·国内关于并购重组的研究 | 第27-36页 |
|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36-38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 ·论文结构 | 第37-38页 |
|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38-40页 |
| ·研究创新 | 第38-39页 |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39-40页 |
| 2.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特征与类型 | 第40-62页 |
| ·境外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特征与类型 | 第40-51页 |
| ·境外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基本情况 | 第40-46页 |
| ·国外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特征 | 第46-50页 |
| ·启示和借鉴 | 第50-51页 |
|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特征、动因、模式 | 第51-60页 |
|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及并购重组的重要阶段 | 第51-55页 |
|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特征 | 第55-56页 |
|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动因 | 第56-57页 |
|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类型 | 第57-59页 |
|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主要模式 | 第59页 |
|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整合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3.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90页 |
| ·宏观影响因素 | 第62-68页 |
| ·宏观经济政策 | 第62-64页 |
| ·监管政策变化 | 第64-67页 |
|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第67-68页 |
| ·中观影响因素 | 第68-72页 |
| ·证券市场运行环境 | 第68-70页 |
| ·券商行业状况 | 第70-71页 |
| ·行业技术进步 | 第71-72页 |
| ·微观影响因素 | 第72-77页 |
| ·公司治理结构 | 第72-73页 |
| ·公司规模及品牌声誉 | 第73-74页 |
| ·经营状况及发展战略 | 第74-76页 |
| ·公司的风险程度 | 第76-77页 |
| ·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 第77-87页 |
| ·主成分分析基本原理 | 第77-78页 |
| ·数据获取与问卷设计 | 第78-79页 |
| ·因素分析 | 第79-86页 |
| ·主成分分析结论 | 第86-87页 |
| ·影响因素与并购重组模式的关系 | 第87-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4.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政府主导模式 | 第90-110页 |
|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动因与模型分析 | 第90-100页 |
|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 第90-92页 |
|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理论分析模型 | 第92-100页 |
|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模式的主要方式与路径 | 第100-103页 |
| ·政府行政接管 | 第100-101页 |
| ·央行再贷款 | 第101页 |
| ·中央投资公司注资 | 第101-103页 |
| ·投资者保护基金重组 | 第103页 |
|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 第103-109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3-106页 |
| ·改进措施和建议 | 第106-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 5.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市场主导模式 | 第110-133页 |
|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历史背景及现状 | 第110-114页 |
|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的历史背景 | 第110-112页 |
|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的现实状况 | 第112-114页 |
|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博弈模型分析 | 第114-127页 |
| ·微观机理 | 第114-119页 |
| ·经理人行为博弈分析 | 第119-121页 |
| ·股东行为博弈分析 | 第121-125页 |
| ·政府行为博弈分析 | 第125-127页 |
|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模式的主要方式及案例 | 第127-130页 |
| ·整体收购 | 第127-128页 |
| ·部分业务收购 | 第128-129页 |
| ·新设合并 | 第129页 |
| ·吸收合并 | 第129-130页 |
|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130-131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0-131页 |
| ·改进措施及建议 | 第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 6.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绩效比较分析 | 第133-149页 |
| ·并购重组绩效分析指标选取 | 第133-138页 |
| ·财务状况 | 第133-137页 |
| ·治理结构 | 第137页 |
| ·风险管控能力 | 第137-138页 |
| ·创新能力 | 第138页 |
| ·两种并购重组模式财务状况实证比较分析 | 第138-146页 |
| ·偿债能力比较分析 | 第140-142页 |
| ·运营能力比较分析 | 第142-144页 |
| ·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 第144-146页 |
| ·两种并购重组模式其他方面比较分析 | 第146-148页 |
| ·治理结构比较分析 | 第146-147页 |
| ·险管控能力比较分析 | 第147页 |
| ·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 第147-1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 7.结论和建议 | 第149-154页 |
| ·结论 | 第149-152页 |
|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动因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 第149-150页 |
| ·特定条件下政府应对危机证券公司进行选择性救助 | 第150页 |
|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50-151页 |
| ·并购重组是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151-152页 |
| ·建议 | 第152-154页 |
| ·建立危机应急机制及风险证券公司救助和退出机制 | 第152页 |
| ·优化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和完善证券公司治理机制 | 第152页 |
| ·构建证券公司市场主导并购重组监管政策及法律法规环境 | 第152-153页 |
| ·优质证券公司应通过市场主导模式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 | 第153-1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4-164页 |
| 致谢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