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SDN天地通信网络的角色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角色识别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4-17页 |
第2章 网络角色识别算法 | 第17-26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用户数据聚类算法 | 第17-20页 |
2.2.1 划分法 | 第17-18页 |
2.2.2 层次聚类算法 | 第18-19页 |
2.2.3 自适应性聚类算法 | 第19-20页 |
2.3 用户角色识别方法 | 第20-25页 |
2.3.1 用户角色发现方法 | 第20页 |
2.3.2 HBACA算法 | 第20-21页 |
2.3.3 基于GPS的网络用户角色识别方法 | 第21页 |
2.3.4 GID方法 | 第21-22页 |
2.3.5 FHACC算法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区间数距离的并行聚类方法 | 第26-36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并行聚类方法框架 | 第27-28页 |
3.3 并行聚类方法流程 | 第28-32页 |
3.3.1 并行处理过程 | 第29-30页 |
3.3.2 距离表示方法 | 第30-31页 |
3.3.3 并行聚类方法具体流程 | 第31-32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2-35页 |
3.4.1 天地通信网络用户实验数据集 | 第32页 |
3.4.2 聚类时间分析 | 第32-34页 |
3.4.3 聚类准确率分析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基于关系的天地通信网络用户识别方法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网络用户角色识别 | 第36-37页 |
4.3 网络用户关系提取 | 第37-41页 |
4.3.1 信息素标记与持久性分析 | 第38-39页 |
4.3.2 基于信息素的用户关系网络形成 | 第39-41页 |
4.4 网络用户角色判定准则 | 第41-42页 |
4.5 对比实验 | 第42-45页 |
4.5.1 求解质量指数对照分析 | 第42-43页 |
4.5.2 收敛速度对照分析 | 第43-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仿真系统设计与综合仿真验证 | 第46-63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仿真验证系统设计 | 第46-48页 |
5.3 实验数据的获取 | 第48-49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49-61页 |
5.4.1 仿真分析数据集 | 第49页 |
5.4.2 算法对比仿真分析 | 第49-54页 |
5.4.3 网络角色识别仿真实验 | 第54-60页 |
5.4.5 时间复杂度对比实验 | 第60-61页 |
5.4.6 空间复杂度对比分析 | 第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