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草原土壤学论文

江西武功山草甸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土壤有机碳库的响应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25页
        1.2.1 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第12-16页
        1.2.2 植被覆盖度的研究进展第16-22页
        1.2.3 土壤有机碳库及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的研究第22-25页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25-27页
        1.3.1 研究目标第25页
        1.3.2 研究内容第25-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43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7-30页
        2.1.1 地理位置第27-28页
        2.1.2 地形地貌第28页
        2.1.3 气候水文第28页
        2.1.4 土壤植被第28-30页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30-33页
        2.2.1 遥感数据选取与处理第30-33页
        2.2.2 地面调查数据及其处理第33页
    2.3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第33-41页
        2.3.1 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分类方法第33-35页
        2.3.2 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研究方法第35-36页
        2.3.3 景观格局指数第36-38页
        2.3.4 山地草甸土壤有机碳库研究方法第38-41页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1页
    2.5 技术路线第41-43页
        2.5.1 山地草甸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第41页
        2.5.2 山地草甸土壤有机碳库第41-43页
3 武功山山地草甸区景观格局动态研究第43-71页
    3.1 景观类型划分和面积变化分析第43-44页
    3.2 草甸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第44-52页
        3.2.1 景观类型面积转移分析第44-51页
        3.2.2 景观类型转移动态度分析第51页
        3.2.3 草甸区主要景观类型质心空间变化分析第51-52页
    3.3 地形因子对景观分布格局的影响第52-62页
        3.3.1 不同海拔高度的景观类型分布第53-55页
        3.3.2 不同坡度的景观类型分布第55-58页
        3.3.3 不同坡向的景观类型分布第58-62页
    3.4 草甸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第62-69页
        3.4.1 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第62页
        3.4.2 斑块类型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第62-64页
        3.4.3 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持续性分析第64-65页
        3.4.4 斑块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持续性分析第65-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4 武功山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第71-95页
    4.1 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第71-74页
        4.1.1 山地草甸整体景观植被覆盖度分布特征第71-73页
        4.1.2 山地草甸三个风景区植被覆盖度分布特征第73-74页
    4.2 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第74-82页
        4.2.1 山地草甸整体景观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第75-77页
        4.2.2 山地草甸三个风景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第77-82页
    4.3 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差异性分析第82-84页
        4.3.1 山地草甸整体景观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差异性分析第82-83页
        4.3.2 山地草甸三个风景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差异性分析第83-84页
    4.4 地形对武功山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的影响第84-88页
        4.4.1 不同高程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第85-86页
        4.4.2 不同坡度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第86-87页
        4.4.3 不同坡向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第87-88页
    4.5 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8-93页
        4.5.1 气候变化对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第88-91页
        4.5.2 人类活动对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第91-93页
    4.6 本章小结第93-95页
5 山地草甸土壤有机碳库的响应特征第95-105页
    5.1 山地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第95-99页
        5.1.1 金顶风景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第95-96页
        5.1.2 九龙山风景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第96-97页
        5.1.3 发云界风景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第97-98页
        5.1.4 山地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格局第98-99页
    5.2 山地草甸景观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第99-103页
        5.2.1 山地草甸3个风景区景观动态变化特征第99页
        5.2.2 山地草甸土壤碳库的变化第99-101页
        5.2.3 山地草甸土壤固碳潜力分析第101-103页
    5.3 土壤碳库的其它影响因素第103-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6 结论与讨论第105-111页
    6.1 结论第105-107页
    6.2 讨论与展望第107-108页
    6.3 特色与创新第108-109页
    6.4 山地草甸景观格局优化调控的建议第109-111页
        6.4.1 资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第109-110页
        6.4.2 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生态修复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在读期间发表相关论文和主持、参与课题第124-126页
附图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扭动运动阶段全身运动细化评估信度效度研究以及在高危儿随访中的应用
下一篇:病毒性急性肺损伤巨噬细胞趋化活性和CCR5表达及其TLR3/JMJD1A信号通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