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雾霾污染的空间可视化与统计分析 | 第13-14页 |
1.2.2 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关系的识别 | 第14-15页 |
1.2.3 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结构特征分析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页 |
1.6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22页 |
第2章 中国大范围雾霾污染的客观事实 | 第22-29页 |
2.1 样本数据 | 第22页 |
2.2 中国大范围雾霾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第22-28页 |
2.2.1 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的描述性分析 | 第22-25页 |
2.2.2 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动态演进 | 第25-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空间关联关系的识别与网络分析方法 | 第29-34页 |
3.1 空间关联关系的识别方法 | 第29-30页 |
3.2 空间关联网络的构建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 第30-33页 |
3.2.1 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矩阵与空间关联网络的构建方法 | 第30-31页 |
3.2.2 雾霾污染空间关联整体特征与微观模式分析技术 | 第31-33页 |
3.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中国大范围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特征分析 | 第34-54页 |
4.1 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整体特征与微观模式 | 第34-40页 |
4.1.1 网络整体特征分析 | 第34-39页 |
4.1.2 网络微观模式分析 | 第39-40页 |
4.2 雾霾污染外部空间影响的贡献度及其动态波动 | 第40-53页 |
4.2.1 时间序列框架下雾霾污染空间交互影响的研究方法 | 第40-45页 |
4.2.2 雾霾污染空间交互影响的地理距离衰减规律检验及阈值的识别 | 第45-47页 |
4.2.3 雾霾污染空间交互影响贡献度的解析结果 | 第47-51页 |
4.2.4 雾霾污染空间交互影响的动态波动研究 | 第51-53页 |
4.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中国大范围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研究 | 第54-62页 |
5.1 ERGM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5.2 ERGM模型变量选择 | 第55-58页 |
5.2.1 网络自组织效应 | 第56页 |
5.2.2 个体属性效应 | 第56-57页 |
5.2.3 外生网络效应 | 第57-58页 |
5.3 ERGM模型拟合 | 第58-61页 |
5.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2-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A R语言下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的实现 | 第72-78页 |
附录B R语言下指数随机图模型的构建 | 第78-84页 |
附录C 论文研究样本城市列表 | 第84-85页 |
附录D 研究样本城市PM_(2.5)浓度日报监测数据 | 第85-116页 |
附录E 指数随机图模型解释变量数据 | 第116-12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学术成果及奖励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