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钛基复合材料的概述 | 第11-13页 |
1.2 陶瓷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制备工艺 | 第13-19页 |
1.2.2 服役性能 | 第19-21页 |
1.3 Ti(B,C)/Ti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3.1 TiB或TiC/Ti基复合材料 | 第22-24页 |
1.3.2 (TiB+TiC)/Ti基复合材料 | 第24-25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27-36页 |
2.1 实验材料及成分设计 | 第27-2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1.2 成分设计 | 第27-28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8-30页 |
2.3 材料制备过程 | 第30-31页 |
2.4 材料物相与微结构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4.1 X射线衍射 | 第31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页 |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1-32页 |
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32-35页 |
2.5.1 致密度 | 第32页 |
2.5.2 硬度 | 第32-33页 |
2.5.3 抗弯强度 | 第33页 |
2.5.4 摩擦磨损性能 | 第33-34页 |
2.5.5 高温氧化性能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TiB+TiC)/TC4复合材料制备体系的形成热力学分析及微结构 | 第36-44页 |
3.1 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 第36-37页 |
3.2 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37-38页 |
3.3 复合材料的微结构 | 第38-43页 |
3.3.1 增强相名义含量对复合材料微结构的影响 | 第40页 |
3.3.2 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微结构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TiB+TiC)/TC4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 第44-55页 |
4.1 复合材料的致密度 | 第44页 |
4.2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 | 第44-45页 |
4.3 复合材料的硬度 | 第45-46页 |
4.4 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 第46-49页 |
4.4.1 弯曲强度 | 第46-47页 |
4.4.2 断口形貌与断裂机制 | 第47-49页 |
4.5 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 第49-53页 |
4.5.1 摩擦系数与磨损率 | 第49-51页 |
4.5.2 磨损表面形貌与磨损机制 | 第51-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TiB+TiC)/TC4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 第55-67页 |
5.1 氧化膜的热力学分析 | 第55-56页 |
5.2 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 | 第56-59页 |
5.2.1 氧化动力学曲线的形成机理 | 第56页 |
5.2.2 氧化动力学分析 | 第56-59页 |
5.3 氧化层组成与微结构 | 第59-66页 |
5.3.1 氧化层的物相分析 | 第59-61页 |
5.3.2 氧化层的表面形貌 | 第61-64页 |
5.3.3 氧化层剖面形貌 | 第64-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