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式斜插桩板墙板桩的连接方法及其受力机理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创新点 | 第16页 |
1.6 本文的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锚固式斜插桩板墙定位技术研究 | 第18-36页 |
2.1 工程实例中的定位技术 | 第18-20页 |
2.1.1 桩板整体浇筑法 | 第18页 |
2.1.2 植筋技术 | 第18-19页 |
2.1.3 预埋钢筋技术 | 第19页 |
2.1.4 抗滑桩内定位法 | 第19-20页 |
2.2 新型定位技术 | 第20-29页 |
2.2.1 定位板的制作 | 第20-22页 |
2.2.2 定位板高程定位 | 第22-23页 |
2.2.3 定位板水平定位 | 第23-28页 |
2.2.4 施工工艺 | 第28-29页 |
2.3 定位板定位技术实际案例 | 第29-34页 |
2.3.1 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2.3.2 2#抗滑桩定位实例 | 第30-32页 |
2.3.3 8#抗滑桩定位实例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锚固式斜插桩板墙模型试验 | 第36-68页 |
3.1 模型试验相似理论 | 第36-37页 |
3.2 模型试验目的 | 第37-38页 |
3.3 模型试验设计 | 第38-47页 |
3.3.1 试验材料简介 | 第38-43页 |
3.3.2 试验仪器简介 | 第43-45页 |
3.3.3 模型试验步骤 | 第45-46页 |
3.3.4 模型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46-47页 |
3.4 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67页 |
3.4.1 模型桩板后土压力 | 第47-57页 |
3.4.2 模型桩板结构受力 | 第57-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锚固式斜插桩板墙数值模拟 | 第68-96页 |
4.1 本构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68-70页 |
4.1.1 选取本构模型 | 第68-70页 |
4.1.2 模型参数 | 第70页 |
4.2 建立数值模型 | 第70-73页 |
4.2.1 前处理 | 第70-72页 |
4.2.2 分析计算 | 第72-73页 |
4.2.3 后处理 | 第73页 |
4.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94页 |
4.3.1 桩后土体作用力 | 第74-76页 |
4.3.2 板后土体作用力 | 第76-89页 |
4.3.3 桩结构受力 | 第89-90页 |
4.3.4 板结构受力 | 第90-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5章 锚固式斜插桩板墙土压力计算 | 第96-108页 |
5.1 土压力计算公式 | 第96-99页 |
5.2 桩后土压力计算公式 | 第99-101页 |
5.3 板两端土压力计算公式 | 第101-104页 |
5.4 板中间土压力计算公式 | 第104-10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6.1 结论 | 第108-110页 |
6.2 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