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有杆往复式双液流泵下旋流器入口流量波动规律 | 第17-28页 |
2.1 有杆往复式双液流泵抽油系统组成及工艺流程 | 第17-19页 |
2.1.1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结构组成 | 第17-18页 |
2.1.2 井下油水分离的工艺流程 | 第18-19页 |
2.2 游梁式抽油机四杆机构的循环特性 | 第19-21页 |
2.3 游梁式抽油机驴头悬点运动规律分析 | 第21-22页 |
2.4 有杆往复式泵抽油系统运行规律分析 | 第22-23页 |
2.5 水力旋流器入口流量和入口速度的变化规律 | 第23-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非稳定流工况下水力旋流器设计及仿真设置 | 第28-45页 |
3.1 水力旋流器的分类 | 第28页 |
3.2 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3.3 水力旋流器有关参数定义 | 第30-31页 |
3.4 水力旋流器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1 结构参数 | 第31-32页 |
3.4.2 操作参数 | 第32页 |
3.4.3 运行参数 | 第32-33页 |
3.5 水力旋流器方案确定 | 第33页 |
3.6 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初步设计 | 第33-35页 |
3.6.1 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参数计算公式 | 第33-35页 |
3.6.2 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的初步确定 | 第35页 |
3.7 井下水力旋流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 第35-44页 |
3.7.1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36-38页 |
3.7.2 网格生成方法 | 第38-39页 |
3.7.3 网格的无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3.7.4 数值解法的设置 | 第40-41页 |
3.7.5 水力旋流器间歇流入口速度UDF函数 | 第41-4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入口流量周期性波动下水力旋流器分离特性研究 | 第45-60页 |
4.1 基于Fluent对改变入口流量波动幅值的旋流器工作特性研究 | 第45-51页 |
4.1.1 入口速度和质量流量的确定 | 第45页 |
4.1.2 旋流器分离效率和压降研究分析 | 第45-47页 |
4.1.3 旋流器内部压力场研究分析 | 第47-49页 |
4.1.4 旋流器内部速度场研究分析 | 第49-51页 |
4.2 基于Fluent对改变入口流量波动频率的旋流器工作特性研究 | 第51-58页 |
4.2.1 入口速度和质量流量的确定 | 第51-52页 |
4.2.2 旋流器分离效率研究分析 | 第52-54页 |
4.2.3 旋流器内部压力场研究分析 | 第54-57页 |
4.2.4 旋流器内部速度场研究分析 | 第57-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入口流量间歇性进液时水力旋流器分离特性研究 | 第60-93页 |
5.1 油水两相分布及内流场规律分析 | 第60-71页 |
5.1.1 入口流量监测 | 第60-61页 |
5.1.2 油水两相分布及出口含油浓度波动规律 | 第61-63页 |
5.1.3 流场压力场研究 | 第63-66页 |
5.1.4 流场速度场研究 | 第66-71页 |
5.2 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 第71-81页 |
5.2.1 仿真参数 | 第71页 |
5.2.2 对分离性能影响规律分析 | 第71-77页 |
5.2.3 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 第77-81页 |
5.3 生产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 | 第81-85页 |
5.3.1 生产参数分析 | 第81-83页 |
5.3.2 影响规律研究 | 第83-85页 |
5.4 运行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 | 第85-87页 |
5.4.1 运行参数分析 | 第85页 |
5.4.2 影响规律研究 | 第85-87页 |
5.5 水力旋流器内插管结构参数优选 | 第87-91页 |
5.5.1 旋流器内插管简介 | 第87-88页 |
5.5.2 内插管结构参数优选 | 第88-9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