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燃料电池概述 | 第11-13页 |
1.3 质子交换膜概述 | 第13-16页 |
1.3.1 传统型质子交换膜 | 第13-14页 |
1.3.2 质子传导机理 | 第14-16页 |
1.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概述 | 第16-23页 |
1.4.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6-18页 |
1.4.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质子传导性能方面的研究 | 第18-23页 |
1.5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磷钼钒杂多酸@MIL-101 复合物的制备及质子传导性能研究 | 第25-47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3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3 实验过程 | 第26-28页 |
2.2.4 氧化稳定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2.2.5 膜吸水率和溶胀率测试 | 第29页 |
2.2.6 离子交换容量与质子传导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6页 |
2.3.1 PMoV_x@MIL-101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0-36页 |
2.3.2 PMoV_x@MIL-101/PVA/PVP复合膜材料表征 | 第36-37页 |
2.3.3 氧化稳定性 | 第37-38页 |
2.3.4 膜吸水率和溶胀率 | 第38-39页 |
2.3.5 离子交换容量与质子传导性能 | 第39-45页 |
2.3.6 质子传导机理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Br?nsted酸@MOF-2 复合物的制备及质子传导性能研究 | 第47-68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7-4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3.2.3 实验过程 | 第48-49页 |
3.2.4 氧化稳定性能测试 | 第49页 |
3.2.5 离子交换容量与质子传导性能测试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7页 |
3.3.1 BA@MOF-2 复合材料表征 | 第49-54页 |
3.3.2 BA@MOF-2/CS复合膜材料表征 | 第54-57页 |
3.3.3 氧化稳定性测试 | 第57-58页 |
3.3.4 离子交换容量与质子传导性能测试 | 第58-66页 |
3.3.5 质子传导机理 | 第66-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离子液体@MOF-2 复合物的制备及质子传导性能研究 | 第68-82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8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8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68-69页 |
4.2.4 氧化稳定性能测试 | 第69页 |
4.2.5 离子交换容量与质子传导性能测试 | 第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0页 |
4.3.1 ILs@MOF-2 复合材料表征 | 第69-72页 |
4.3.2 ILs@MOF-2/CS复合膜材料表征 | 第72-75页 |
4.3.3 氧化稳定性测试 | 第75-76页 |
4.3.4 离子交换容量与质子传导性能测试 | 第76-80页 |
4.3.5 质子传导机理 | 第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