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爆炸物工业、火柴工业论文--一般性的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高能化合物分解和燃烧机理、分子设计及环境效应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18页
    1.1 含能材料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炸药晶体热分解机理的理论研究现状第15页
        1.2.2 压力耦合温度下高能晶体分解机理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燃料燃烧机理的理论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4 N-O基氮杂高能密度化合物分子设计的理论研究现状第17页
        1.2.5 含能材料对环境影响的理论研究现状第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研究方法简介第18-25页
    2.1 从头计算方法第18-19页
    2.2 从头算动力学方法第19页
    2.3 紧束缚计算方法第19-20页
    2.4 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方法第20页
    2.5 固体密度泛函理论第20-21页
    2.6 “量化后”计算方法第21-25页
        2.6.1 生成热的预测第21-22页
        2.6.2 晶体密度的预测第22页
        2.6.3 爆速和爆压的预测第22-23页
        2.6.4 熵变和氧化还原性能的预测第23-24页
        2.6.5 毒性的预测第24-25页
3 高温下TEX和δ-HMX的分解机理第25-43页
    3.1 前言第25-27页
    3.2 计算细节第27-28页
        3.2.1 从头算动力学模拟计算细节第27页
        3.2.2 紧束缚动力学模拟计算细节第27-28页
    3.3 TEX晶体的热分解机理第28-36页
        3.3.1 单分子分解第28-31页
        3.3.2 多分子分解第31-35页
        3.3.3 结论第35-36页
    3.4 δ-HMX晶体的绝热分解机理第36-42页
        3.4.1 初始反应机理第36-37页
        3.4.2 后续分解机理第37-40页
        3.4.3 分解产物第40-42页
        3.4.4 结论第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高压耦合高温下高能晶体的分解机理第43-90页
    4.1 前言第43-46页
    4.2 计算细节第46页
    4.3 DBTD晶体的分解机理第46-62页
        4.3.1 起始分解机理第46-50页
        4.3.2 后续分解过程第50-56页
        4.3.3 分解产物第56-62页
        4.3.4 结论第62页
    4.4 压力耦合低温和高温下硝酸肼镍的分解机理第62-72页
        4.4.1 计算条件的选择第63页
        4.4.2 晶体结构第63页
        4.4.3 518 K下和518 K耦合高压下NHN晶体的分解机理第63-67页
        4.4.4 4000 K和4000 K耦合20.2 GPa下NHN的分解机理第67-72页
        4.4.5 结论第72页
    4.5 高温高压耦合下炸药CL-20、β-HMX和α-RDX晶体的分解机理第72-89页
        4.5.1 极端条件下CL-20晶体的分解机理第73-78页
        4.5.2 高压高温耦合下β-HMX晶体的分解机理第78-83页
        4.5.3 高压高温耦合下α-RDX晶体的分解机理第83-89页
    4.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5. 高温下FOX-7晶体的分解和燃烧机理第90-102页
    5.1 前言第90-91页
    5.2 模拟细节第91-92页
        5.2.1 紧束缚动力学模拟第91页
        5.2.2 模拟参数第91-92页
        5.2.3 热解和燃烧的动力学分析第9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2-101页
        5.3.1 热解第92-96页
        5.3.2 燃烧第96-100页
        5.3.3 热解和燃烧反应的动力学第100-101页
    5.4 结论第101-102页
6. 四嗪功能化FOX-7衍生物和氮杂金刚烷N-O化合物的分子设计第102-115页
    6.1 前言第102页
    6.2 计算细节第102页
    6.3 1,2,3,4-四嗪功能化FOX-7衍生物的分子设计第102-109页
        6.3.1 爆轰性能第104-107页
        6.3.2 氧平衡和敏感性第107页
        6.3.3 化合物6的分解机理第107-108页
        6.3.4 结论第108-109页
    6.4 氮杂金刚烷N-O化合物的分子设计第109-114页
        6.4.1 生成热第111-112页
        6.4.2 爆轰性能第112-113页
        6.4.3 撞击感度第113页
        6.4.4 特殊的笼状结构第113-114页
        6.4.5 结论第114页
    6.5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7. 高能化合物的环境效应第115-125页
    7.1 前言第115-116页
    7.2 计算细节第116页
    7.3 土壤中化合物6的降解机理及1-6的氧化还原性第116-119页
        7.3.1 化合物6与LHA的反应机理第116-117页
        7.3.2 化合物1-6的氧化还原性第117-119页
        7.3.3 小结第119页
    7.4 硝基炸药氧化还原性和急性毒性的理论研究第119-124页
        7.4.1 硝基炸药的氧化还原性第119-122页
        7.4.2 硝基炸药的急性毒性第122-124页
        7.4.3 小结第124页
    7.5 结论第124-125页
8 总结第125-128页
    8.1 论文总结第125-127页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27页
    8.3 问题与展望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53页
附录第153-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卵形头部动能弹高速侵彻钢筋混凝土机理研究
下一篇:运动声阵列对被动声目标的快速跟踪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