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8-63页 |
综述一 中医视角下的冷消融 | 第18-34页 |
1. 冷消融—“九针”原理经现代技术文明发展的产物 | 第18-26页 |
1.1 中医外治工具的革新 | 第18-21页 |
1.2 “能量工具”的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1.3 冷消融与新“九针” | 第22-26页 |
2. 冷消融作为具有中医寒性属性的新“九针”具有明确的中医外科指导思想 | 第26-31页 |
2.1 治疗思路-热者寒之、直达病所 | 第27-28页 |
2.2 治疗原则-先截后拔 | 第28-29页 |
2.3 治疗尺度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综述二 冷消融治疗原发性肺癌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 | 第34-63页 |
1. 冷消融治疗原发性肺癌的疗效 | 第34-45页 |
1.1 不同分期 | 第34-38页 |
1.2 不同病理 | 第38-39页 |
1.3 不同联合治疗 | 第39-45页 |
2. 影响冷消融治疗原发性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 第45-55页 |
2.1 患者因素 | 第45-50页 |
2.2 肿瘤因素 | 第50-52页 |
2.3 冷消融术中因素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63-169页 |
前言一 | 第63-64页 |
研究一 中药联合冷消融治疗原发性肺癌疗效评价与优势人群研究 | 第64-137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64-76页 |
1.1 研究方法 | 第64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64-65页 |
1.3 病例筛选方法 | 第65-67页 |
1.4 基础治疗 | 第67-68页 |
1.5. 记录内容与方法 | 第68-72页 |
1.6 随访 | 第72页 |
1.7 质量控制 | 第72-75页 |
1.8 统计学方法 | 第75-76页 |
1.9 技术路线图 | 第76页 |
2. 研究结果 | 第76-137页 |
2.1 全部患者主要研究结果 | 第77-83页 |
2.2 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结果 | 第83-115页 |
2.3 小细胞肺癌研究结果 | 第115-137页 |
前言二 | 第137-138页 |
研究二 单纯中药联合冷消融治疗Ⅲb-Ⅳ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与优势人群研究 | 第138-150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38-139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38页 |
1.2 研究方案 | 第138-139页 |
1.3 技术路线图 | 第139页 |
2. 研究结果 | 第139-146页 |
2.1 基线比较 | 第139-140页 |
2.2 总生存时间 | 第140页 |
2.3 术后生存时间 | 第140-141页 |
2.4 生存率 | 第141页 |
2.5 术前中医证候统计 | 第141-142页 |
2.6 中药联合冷消融治疗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特征描述 | 第142-146页 |
3. 典型病例报告 | 第146-149页 |
3.1 病情简介 | 第146-147页 |
3.2 治疗经过 | 第147-148页 |
3.3 疗效评估 | 第148-149页 |
4. 小结 | 第149-150页 |
讨论 | 第150-165页 |
1. 优势人群研究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 第150-152页 |
2. 本研究结果是否值得借鉴 | 第152-156页 |
3. 生存数据研究结果文献对比分析 | 第156-161页 |
4.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第161-162页 |
5. 对本次研究的思考 | 第162-163页 |
6. 本课题未来的方向 | 第163-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69页 |
附录 | 第169-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