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留守儿童 | 第15页 |
2.1.2 教育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6页 |
2.2.1 政策基础 | 第16页 |
2.2.2 义务教育相关理论 | 第16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第3章 陶湾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 第19-33页 |
3.1 陶湾村概况 | 第19页 |
3.2 调查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3.3 调查说明 | 第20-21页 |
3.4 调查样本构成 | 第21-23页 |
3.5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3.5.1 留守儿童调查结果 | 第23页 |
3.5.2 非留守儿童调查结果 | 第23-24页 |
3.6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 第24-29页 |
3.6.1 儿童受关爱及课余时间安排情况比较 | 第24-25页 |
3.6.2 儿童监护人学历分布情况比较 | 第25-26页 |
3.6.3 儿童监护人辅导作业能力比较 | 第26页 |
3.6.4 儿童监护人联系教师情况比较 | 第26-27页 |
3.6.5 儿童学习成绩比较 | 第27-28页 |
3.6.6 儿童做家务情况比较 | 第28页 |
3.6.7 儿童性格及朋友圈情况比较 | 第28页 |
3.6.8 儿童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比较 | 第28-29页 |
3.7 父母及监护人访谈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3.8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3.9 陶湾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陶湾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33-41页 |
4.1 家庭教育方面 | 第33-35页 |
4.1.1 家长和监护人的主观性不强 | 第33页 |
4.1.2 家庭教育的客观方面问题 | 第33-34页 |
4.1.3 教育意识淡薄,过分依赖学校 | 第34-35页 |
4.2 学校教育方面 | 第35-36页 |
4.2.1 教师能动性不强,缺乏有效教管 | 第35页 |
4.2.2 学校管理模式老旧,功能结构单一 | 第35-36页 |
4.2.3 教育经费有限,师资力量薄弱 | 第36页 |
4.3 政府方面 | 第36-37页 |
4.3.1 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制度坚冰阻碍发展 | 第37页 |
4.3.2 思想上轻视,认识上偏差 | 第37页 |
4.4 社会环境方面 | 第37-38页 |
4.5 自我管理能力存在欠缺 | 第38-41页 |
4.5.1 自控能力较弱 | 第38-39页 |
4.5.2 安全意识不强 | 第39-41页 |
第5章 对策及建议 | 第41-49页 |
5.1 明晰主体责任,发挥家庭教育潜力 | 第41-43页 |
5.1.1 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监护人 | 第41-42页 |
5.1.2 父母要负担起教育责任 | 第42-43页 |
5.2 多元延伸拓展学校教育能力 | 第43-45页 |
5.2.1 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 | 第43页 |
5.2.2 强化教管责任探索多元寄宿制 | 第43-44页 |
5.2.3 换位思考创新教学模式 | 第44-45页 |
5.3 制度保障强化政府机能 | 第45-46页 |
5.3.1 加强制度改革,保障未成年儿童受教育的权益 | 第45-46页 |
5.3.2 发展地区就业密集型经济产业,增加劳务返乡率 | 第46页 |
5.3.3 增加人员经费,壮大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队伍 | 第46页 |
5.4 联合多方力量,强化社会教育功能 | 第46-47页 |
5.5 激励引导机制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 第47-49页 |
5.5.1 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 第47页 |
5.5.2 磨练自我教育能力 | 第47-4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1 | 第55-59页 |
附录2 | 第59-62页 |
附录3 | 第62-63页 |
附录4 | 第63-64页 |
附录5 | 第64-65页 |
附录6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