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估值方法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9-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4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4页
    五、论文结构第14-15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5-17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与背景介绍第17-23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一)中小企业第17页
        (二)知识产权第17-18页
        (三)知识产权质押估值第18页
    二、知识产权质押物种类第18-19页
    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第19-23页
        (一)我国发明专利的总体数量第19-20页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规模第20-21页
        (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模式第21-23页
第二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估值方法研析第23-33页
    一、质押知识产权价值影响因素第23-26页
        (一)知识产权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二)企业的影响因素第24页
        (三)行业的影响因素第24-25页
        (四)总结第25-26页
    二、质押知识产权估值方法介绍及评价第26-29页
        (一)成本法第26-27页
        (二)收益法第27-28页
        (三)市场法第28页
        (四)实物期权法第28-29页
    三、各质押知识产权估值方法问题分析第29-33页
        (一)成本法忽视质押因素及未来收益第30-31页
        (二)市场法和实物期权法不适合中国国情第31页
        (三)收益法参数难以确定,主观性较强第31-32页
        (四)总结第32-33页
第三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知识产权估值各项方法的构建思路第33-39页
    一、传统收益法的构建思路第33-34页
        (一)价值评估预期收益的确定第33-34页
        (二)专利权质押评估折现率的确定第34页
        (三)专利权价值评估中收益期的确定第34页
    二、对传统收益法的改进思路第34-36页
        (一)价值评估预期收益的改进第34-35页
        (二)专利权质押评估折现率的改进第35-36页
    三、实物期权法的构建思路第36-39页
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知识产权估值方法应用案例分析第39-52页
    一、案例介绍第39-42页
        (一)公司整体情况第39-40页
        (二)行业整体情况第40页
        (三)质押模式介绍第40-42页
        (四)选择理由第42页
    二、各方法的估值过程第42-50页
        (一)传统收益法的估值过程第42-45页
        (二)改进后收益法的估值过程第45-48页
        (三)实物期权法的估值过程第48-50页
    三、总结第50-52页
        (一)改进后的收益法更准确第50页
        (二)实物期权法的估值结果较高第50-52页
第五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知识产权估值方法优化建议第52-57页
    一、质押知识产权估值方法优化方向第52-53页
        (一)为市场法和实物期权法创造条件第52页
        (二)削弱收益法主观因素的影响第52-53页
    二、银行方面第53-54页
        (一)建立独特的衔接和审批模式第53页
        (二)捆绑质押第53-54页
    三、政府方面第54-57页
        (一)打破信息共享壁垒第54-55页
        (二)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第55页
        (三)构建全国范围内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甘肃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