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航空物流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2 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 第14-16页 |
1.3.3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 第16-17页 |
1.3.4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选择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径 | 第19-21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2.1.1 航空物流 | 第22页 |
2.1.2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第22-23页 |
2.1.3 协同性概念 | 第23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2.1 协同学理论 | 第23页 |
2.2.2 增长极理论 | 第23-24页 |
2.3 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3.1 航空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区域经济发展对航空物流的影响 | 第25页 |
2.4 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性评价思路 | 第25-27页 |
2.4.1 协同性评价思路 | 第25页 |
2.4.2 协同发展有效度 | 第25-27页 |
3 协同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 | 第27-34页 |
3.1 研究对象选择:内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第27页 |
3.2 协同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27-28页 |
3.3 协同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30页 |
3.3.1 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选取 | 第28-30页 |
3.3.2 协同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 第30页 |
3.4 协同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 第30-34页 |
3.4.1 DEA基本模型 | 第30-31页 |
3.4.2 DEA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 第31-34页 |
4 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性实证研究 | 第34-49页 |
4.1 六城市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4.2 六城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 第36-41页 |
4.3 六城市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性综合评价 | 第41-48页 |
4.3.1 协同发展综合评价 | 第41-45页 |
4.3.2 逐步回归分析 | 第45-48页 |
4.4 六城市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性问题 | 第48-49页 |
4.4.1 航空物流发展不足的协同性失衡 | 第48页 |
4.4.2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的协同性失衡 | 第48-49页 |
5 提高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性建议 | 第49-54页 |
5.1 加强航空物流发展,提升有效协同状态 | 第49-51页 |
5.1.1 加强航线开拓,优化网络布局 | 第49页 |
5.1.2 引入知名企业,培育本土企业 | 第49-50页 |
5.1.3 加强物流枢纽建设,保障航空物流发展 | 第50页 |
5.1.4 提升航空物流发展质量,促进协同发展 | 第50-51页 |
5.2 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协同发展状态 | 第51-54页 |
5.2.1 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创新发展 | 第51页 |
5.2.2 发展高端产业,提供货源支撑 | 第51-52页 |
5.2.3 提升人民收入,推动消费升级 | 第52页 |
5.2.4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开放发展 | 第52-53页 |
5.2.5 发展高端农业和养殖业,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