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移动对象跟随模式挖掘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3页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移动对象模式挖掘相关知识介绍第15-26页
    2.1 移动对象模式挖掘过程第15-17页
    2.2 移动对象相似度度量方法第17-21页
    2.3 移动对象跟随模式挖掘方法第21-23页
        2.3.1 REMO第21页
        2.3.2 互相关方法第21-22页
        2.3.3 局部序列比对第22-23页
    2.4 图论简介第23-25页
        2.4.1 图的基本概念第23页
        2.4.2 有向图和无向图第23-25页
        2.4.3 有向图的应用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移动对象跟随模式挖掘方法第26-34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布朗桥模型第27-28页
        3.2.1 布朗运动第27页
        3.2.2 布朗桥第27-28页
    3.3 移动对象跟随分布建模第28-31页
        3.3.1 移动对象位置点分布建模第28-29页
        3.3.2 两个位置点的距离分布第29-30页
        3.3.3 两个移动对象跟随模式概率估计第30-31页
    3.4 实验和分析第31-33页
        3.4.1 实验说明第31页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移动对象群体领导模式挖掘第34-42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Page Rank算法分析第34-36页
        4.2.1 算法概述第34-35页
        4.2.2 算法思想第35页
        4.2.3 马尔科夫链第35-36页
    4.3 基于Page Rank的领导模式挖掘算法第36-39页
        4.3.1 移动对象重要性定义第36-37页
        4.3.2 移动对象数据集处理第37页
        4.3.3 面向跟随模式挖掘的Page Rank算法改进第37-38页
        4.3.4 LDPARG算法描述第38-39页
    4.4 实验与分析第39-41页
        4.4.1 实验平台和数据来源第39页
        4.4.2 实验结果第39-40页
        4.4.3 实验对比讨论第40-41页
    4.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2-44页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第42-43页
    5.2 今后工作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推荐系统中协同过滤算法的改进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SDN的光突发网络调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