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对砂岩致密化发育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1 酸性微孔隙环境成因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2 有机流体对成岩矿物改造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页 |
1.6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21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4页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4-17页 |
2.2.1 中二叠统石盒子组 | 第14-16页 |
2.2.2 下二叠统山西组 | 第16-17页 |
2.3 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评价 | 第17页 |
2.4 上古生界储层特征 | 第17-21页 |
2.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17-19页 |
2.4.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9-20页 |
2.4.3 储层孔隙类型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有机流体及微孔隙成岩环境 | 第21-41页 |
3.1 有机酸特征 | 第21-26页 |
3.1.1 煤系烃源岩干酪根类型 | 第21-23页 |
3.1.2 有机酸来源及类型 | 第23-26页 |
3.2 有机酸酸性强度及作用机理 | 第26-28页 |
3.3 有机酸对微孔隙环境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 煤系烃源岩干酪根生烃模拟 | 第29-40页 |
3.4.1 干酪根生烃特征 | 第29-33页 |
3.4.2 生烃动力学计算 | 第33-37页 |
3.4.3 酸溶实验 | 第37-40页 |
3.5 有机酸对矿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有机流体对成岩矿物的改造作用 | 第41-47页 |
4.1 有机酸对成岩矿物的改造 | 第41-43页 |
4.1.1 有机酸对石英稳定性影响 | 第41-42页 |
4.1.2 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解 | 第42页 |
4.1.3 有机酸对长石的溶解 | 第42-43页 |
4.1.4 有机酸对粘土矿物的作用 | 第43页 |
4.2 成岩矿物阴极发光特征 | 第43-47页 |
4.2.1 矿物特征 | 第43-46页 |
4.2.2 实验结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成岩及储层致密化发育过程 | 第47-57页 |
5.1 成岩作用 | 第47-49页 |
5.2 成岩阶段有机质演化与硅质胶结的形成 | 第49-51页 |
5.2.1 成岩阶段与有机质演化 | 第49-50页 |
5.2.2 石英次生加大硅质来源 | 第50-51页 |
5.2.3 硅质胶结的形成阶段 | 第51页 |
5.3 成岩作用的盆地模拟 | 第51-54页 |
5.3.1 沉积埋藏史 | 第52页 |
5.3.2 烃源岩热演化史 | 第52-54页 |
5.4 有机流体与砂岩致密化发育过程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