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过渡金属催化的X-H插入反应的发展 | 第10-20页 |
1.1.1 X-H插入反应早期发展的里程碑 | 第11-13页 |
1.1.2 卡宾的简介 | 第13-14页 |
1.1.3 基于卡宾的X-H插入反应反应机理 | 第14-18页 |
1.1.4 X-H插入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发展进程 | 第18-19页 |
1.1.5 X-H插入反应的应用 | 第19-2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高斯软件简介 | 第23-26页 |
2.1 Gaussian09新增功能简介 | 第23-26页 |
第3章 铑催化的不对称N–H插入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26-42页 |
3.1 引言 | 第26-29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0页 |
3.3.1 自由叶立德和O键合的鎓叶立德的形成以及[1,2]-质子迁移 | 第30-33页 |
3.3.2 烯胺中间体的形成 | 第33-35页 |
3.3.3 烯胺的[1,3]-质子迁移 | 第35-39页 |
3.3.4 SPA诱导的烯胺的不对称[1,3]-质子迁移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Cu(I)非手性催化醇的O-H插入反应机理研究 | 第42-55页 |
4.1 引言 | 第42-44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4.3.1 铜协同的烯醇化合物的生成 | 第45-48页 |
4.3.2 自由烯醇的形成和[1,3]-质子迁移 | 第48-50页 |
4.3.3 金属卡宾CB的再生 | 第50-52页 |
4.3.4 烯醇中手性配体的丢失 | 第52-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Cu(I)手性催化水的O-H插入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5-68页 |
5.1 引言 | 第55-57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57-5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5.3.1 铜协同的烯醇化合物的生成 | 第58-60页 |
5.3.2 配体参与调控下的质子转移 | 第60-63页 |
5.3.3 配体参与调控下的产物生成 | 第63-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