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钙钛矿太阳电池 | 第13-17页 |
1.2.1 钙钛矿太阳电池简介 | 第13-14页 |
1.2.2 钙钛矿太阳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1.2.3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表征与测试手段 | 第16-17页 |
1.3 钙钛矿薄膜的成膜方法 | 第17-18页 |
1.3.1 一步溶液法 | 第17页 |
1.3.2 两步溶液法 | 第17-18页 |
1.3.3 气相沉积法 | 第18页 |
1.3.4 其他方法 | 第18页 |
1.4 柔性织物太阳电池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改性制备 | 第21-34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2页 |
2.3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制备与表征 | 第22-24页 |
2.3.1 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2.3.2 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的组装 | 第23-24页 |
2.3.3 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2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2.4.1 PbI_2 薄膜和 CH_3NH_3PbI_3 薄膜的形貌 | 第24-27页 |
2.4.2 XRD分析 | 第27-28页 |
2.4.3 钙钛矿薄膜的吸光度测试 | 第28-29页 |
2.4.4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4.5 器件的稳定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2.5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柔性导电织物基底的制备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35页 |
3.3 基底的制备与表征 | 第35-36页 |
3.3.1 器件和溶液的前处理 | 第35页 |
3.3.2 基底的制备 | 第35-36页 |
3.3.3 测试与表征手段 | 第36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3.4.1 直接刮涂法和脱模法表面形貌对比 | 第36-37页 |
3.4.2 直接刮涂法和脱模法表面AgNWs形貌对比 | 第37-39页 |
3.4.3 直接刮涂法和脱模法导电织物基底表面旋涂钙钛矿形貌对比 | 第39-40页 |
3.4.4 导电织物基底的透光性能测试 | 第40页 |
3.5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基于导电织物基底构建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 | 第42-51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4.3 柔性织物基底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制备与表征 | 第43-44页 |
4.3.1 溶液的配制 | 第43页 |
4.3.2 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的组装 | 第43-44页 |
4.3.3 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4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4.4.1 基于不同导电基底的 PbI_2-tBP 和 CH_3NH_3PbI_3-tBP 薄膜形貌特征 | 第44-45页 |
4.4.2 基于不同导电基底的 PbI_2-tBP 和 CH_3NH_3PbI_3-tBP 薄膜 XRD 分析 | 第45-46页 |
4.4.3 基于不同导电基底的 CH_3NH_3PbI_3-tBP 薄膜紫外可见吸光度分析 | 第46-47页 |
4.4.4 基于不同导电基底的器件光电性能测试 | 第47-49页 |
4.5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总结 | 第51页 |
5.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