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的应用论文

家用激光投影显示的关键因素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0页
    1.2 激光显示技术概述第10-14页
        1.2.1 激光显示光源分类第11-12页
        1.2.2 激光显示其它分类方式第12-13页
        1.2.3 激光显示的优点第13-14页
    1.3 激光显示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前景第14页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 论文结构及工作安排第15-16页
第二章 家用激光投影显示关键因素第16-26页
    2.1 激光投影显示光安全第16-17页
    2.2 激光显示色度与亮度关系第17-22页
        2.2.1 亮度与色度概念第17-19页
        2.2.2 H-K效应(Helmholtz-Kohlrausch效应)第19-22页
    2.3 激光散斑第22-25页
        2.3.1 单色散斑的评价与测量第23页
        2.3.2 彩色散斑的评价与测量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激光投影显示光安全标准的分析与比对第26-34页
    3.1 激光投影显示光安全标准分析第26-29页
        3.1.1 国内外激光显示产品标准化工作机制第26-27页
        3.1.2 激光安全标准分析第27-29页
        3.1.3 我国家用激光投影显示系统光安全评估现状第29页
    3.2 激光投影显示光安全标准比对第29-32页
        3.2.1 IEC60825系列与IEC62471系列第29-30页
        3.2.2 IEC60825-1:2007与IEC60825-1:2014的比对第30页
        3.2.3 IEC62471:2006与北美及日本相应标准的比对第30-31页
        3.2.4 国内外标准指标比对第31-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激光投影显示色度与感知亮度关系实验第34-48页
    4.1 单色激光投影机实验第34-39页
        4.1.1 实验方案设计第34-35页
        4.1.2 实验过程第35-37页
        4.1.3 实验结果分析第37-39页
        4.1.4 实验结论第39页
    4.2 单-双色激光投影机实验第39-45页
        4.2.1 实验方案设计第40-41页
        4.2.2 实验过程第41-42页
        4.2.3 实验结果分析第42-45页
        4.2.4 实验结论第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五章 激光散斑对感知亮度的影响第48-56页
    5.1 实验方案设计第48页
    5.2 实验过程第48-51页
        5.2.1 实验基础设置第48-49页
        5.2.2 实验图片第49-50页
        5.2.3 实验流程第50-51页
    5.3 实验结果分析第51-54页
    5.4 实验结论第54-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6.1 论文工作内容总结第56-57页
    6.2 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的疲劳检测系统
下一篇:自编码扩频通信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