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5-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3-15页 | 
| 文献回顾 | 第15-23页 | 
| 1 慢性Ⅲ型前列腺炎概述 | 第15-18页 | 
| 1.1 慢性Ⅲ型前列腺炎流行病学、致病因素及诊断 | 第15-16页 | 
| 1.2 慢性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 | 第16-18页 | 
| 2 慢性Ⅲ型前列腺炎与微生物群的关系 | 第18-21页 | 
| 2.1 概述 | 第18-19页 | 
| 2.2 菌群鉴定技术 | 第19页 | 
| 2.3 慢性Ⅲ型前列腺炎与泌尿道菌群的关系 | 第19-20页 | 
| 2.4 慢性Ⅲ型前列腺炎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 第20-21页 | 
| 2.5 其它慢性Ⅲ型前列腺炎相关性疾病与肠道泌尿生殖道菌群的关系 | 第21页 | 
| 3 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一部分 大鼠慢性Ⅲ型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 | 第23-31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1 材料 | 第23-25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23-24页 | 
| 1.2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 1.3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 2 方法 | 第25-27页 | 
| 2.1 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浊液的配制 | 第25-26页 | 
| 2.2 动物分组及造模 | 第26页 | 
| 2.3 取材与检测 | 第26-27页 | 
| 2.4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 3 结果 | 第27-29页 | 
| 3.1 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 | 第27页 | 
| 3.2 各组大鼠血清IL-8水平 | 第27页 | 
| 3.3 各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 | 第27-28页 | 
| 3.4 各组大鼠前列腺指数水平 | 第28页 | 
| 3.5 光镜下HE切片的观察及描述 | 第28-29页 | 
| 4 讨论 | 第29-31页 | 
| 第二部分 植物多糖与富氢水对大鼠Ⅲ型前列腺炎干预效果的初步研究 | 第31-51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1 材料 | 第32-34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 1.2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 1.3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 2 方法 | 第34-35页 | 
| 2.1 大鼠Ⅲ型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 2.2 植物多糖及富氢水干预CP/CPPS研究 | 第34页 | 
| 2.3 取材与检测 | 第34-35页 | 
| 2.4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 3 结果 | 第35-49页 | 
| 3.1 实验大鼠各组细胞因子干预前后变化 | 第35-42页 | 
| 3.2 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 | 第42-44页 | 
| 3.3 各实验组HE切片病理变化 | 第44-45页 | 
| 3.4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数据 | 第45-49页 | 
| 4 讨论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