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多逆变器并联技术 | 第11-13页 |
1.1.2 开关次纹波的产生与危害 | 第13-14页 |
1.2 关键技术与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 | 第16-19页 |
第二章 逆变器系统开关次纹波分析及单机无源滤波设计 | 第19-45页 |
2.1 逆变器系统开关次纹波分析 | 第19-32页 |
2.1.1 PWM调制策略概述 | 第19-20页 |
2.1.2 SPWM调制策略下逆变器开关次纹波分析 | 第20-26页 |
2.1.3 SVPWM调制策略下逆变器开关次纹波分析 | 第26-30页 |
2.1.4 仿真分析 | 第30-32页 |
2.2 单机逆变器系统无源滤波设计 | 第32-43页 |
2.2.1 无源滤波的工作原理和拓扑结构 | 第32-34页 |
2.2.2 LCL滤波器谐振分析 | 第34-36页 |
2.2.3 无源滤波参数设计 | 第36-38页 |
2.2.4 仿真分析 | 第38-41页 |
2.2.5 逆变器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 第41-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无源纹波滤除抑制策略 | 第45-57页 |
3.1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无源滤波结构 | 第45-48页 |
3.1.1 传统滤波结构——独立元件 | 第45-46页 |
3.1.2 优化滤波结构——共用元件 | 第46-48页 |
3.2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建模及谐振分析 | 第48-52页 |
3.3 无源滤波参数设计 | 第52-53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有源纹波对消抑制策略 | 第57-69页 |
4.1 载波移相SPWM技术概述 | 第57-58页 |
4.2 载波移相SPWM调制策略下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傅里叶分析 | 第58-59页 |
4.3 仿真分析 | 第59-64页 |
4.3.1 载波移相SPWM调制策略开关次纹波抑制效果仿真分析 | 第59-60页 |
4.3.2 逆变器并联数目对开关次纹波抑制效果的影响仿真分析 | 第60-62页 |
4.3.3 逆变器调制比对开关次纹波抑制效果的影响仿真分析 | 第62页 |
4.3.4 逆变器开关频率对开关次纹波抑制效果的影响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4.4 载波移相的实现方法 | 第64-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无源滤波和有源纹波对消相结合的开关次纹波优化抑制策略的总体设计和仿真分析 | 第69-89页 |
5.1 方案一:先无源滤波后有源纹波对消 | 第69-72页 |
5.1.1 总体设计 | 第69-70页 |
5.1.2 仿真分析 | 第70-72页 |
5.2 方案二:先有源纹波对消后无源滤波 | 第72-81页 |
5.2.1 总体设计 | 第72-74页 |
5.2.2 仿真分析 | 第74-78页 |
5.2.3 方案一、方案二对比 | 第78-81页 |
5.3 对照组及三种方案对比 | 第81-84页 |
5.3.1 方案三:仅用无源滤波抑制纹波 | 第81-82页 |
5.3.2 三种方案对比 | 第82-84页 |
5.4 纹波优化抑制策略的实际应用 | 第84-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总结 | 第89-90页 |
6.2 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