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3.2 各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2章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设计原则与技术要求 | 第16-24页 |
| 2.1 智能变电站的优势 | 第16页 |
| 2.2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16-19页 |
| 2.2.1 生态变电站通讯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17-18页 |
| 2.2.2 新光变电站通讯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18页 |
| 2.2.3 永乐变电站通讯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 2.3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技术要求 | 第19-23页 |
| 2.3.1 生态变电站通讯系统的技术要求 | 第20-21页 |
| 2.3.2 新光变电站通讯系统的技术要求 | 第21-22页 |
| 2.3.3 永乐变电站通讯系统的技术要求 | 第22-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结构与特点 | 第24-52页 |
| 3.1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特点 | 第24-25页 |
| 3.2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的通讯协议 | 第25-31页 |
| 3.2.1 SV通讯传输和记录 | 第26-29页 |
| 3.2.2 GOOSE通讯传输和记录 | 第29-31页 |
| 3.3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组成 | 第31-42页 |
| 3.3.1 站控层的配置 | 第33-34页 |
| 3.3.2 间隔层的配置 | 第34-37页 |
| 3.3.3 过程层的配置 | 第37-42页 |
| 3.4 内蒙古典型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组成 | 第42-51页 |
| 3.4.1 生态110kV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组成 | 第42-45页 |
| 3.4.2 新光110kV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组成 | 第45-49页 |
| 3.4.3 乌兰220kV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组成 | 第49-5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运行与管理 | 第52-64页 |
| 4.1 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52-58页 |
| 4.1.1 梅力更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运行管理中的问题 | 第52-54页 |
| 4.1.2 梅力更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问题分析 | 第54-56页 |
| 4.1.3 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运行管理的常见问题 | 第56-58页 |
| 4.2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运行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 第58-60页 |
| 4.3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60-63页 |
| 4.3.1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系统发展趋势 | 第60-61页 |
| 4.3.2 内蒙古智能变电站通讯技术 | 第61-6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